小学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加强小学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要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加强和完善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小学德育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德”居于首位,是人为人处世的基础,是一切教育的中心。当前的社会变化很快,社会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无法为小学生的全面、健康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在生活中打牢坚实的根基,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教育要重视德育、养成良好的品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我国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状况
当前,我国小学道德教育工作已初具规模,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小学德育工作出现了诸多问题。
1.小学道德工作的目标与效果不强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针对性、有效性等问题,在德育目标方面,尽管各阶段的教育目的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大都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忽视了自身的发展,许多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未能将社会的需求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使得小学的道德教育目标过于宽泛;在教育内容方面,目前小学道德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的社会环境存在着很大的脱节,小学道德教育的内容太过繁杂,缺少现实的教育意义,过分注重中国传统,不能把优秀传统与时代相融合。小学道德教育内容与小学道德教育存在着重复的问题,缺少创新意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使其在教学内容上有所改善。
2.对学校道德教育的消极作用
目前,我国很多学校都把道德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一些学校过分强调道德教育的形式,而忽略了道德教育的内涵。也有可能是因为学校太过重视传统的文化,忽视了现实的需要,对小学生的成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3.学校的道德教育协作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学校未能正确地处理好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三者的关系,造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作能力差、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极不和谐。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未能与父母进行有效的交流,造成了学生在学校与家庭中的学习方式的差异,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父母的怀疑。由于学校未能正确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功能,父母不能主动地与教师进行教育,从而使学校的道德教育无法有效地进行。
4.对道德教育的关注不够
长期以来,小学过分重视参加考试的文化课,忽视了非考试的道德教育。特别是在学生评优时,学校仅仅将文化课列为主要的考试内容,而对德育课程则仅仅是象征性的评分,甚至是忽略。学校的德育评价仅局限于品德测试,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德育活动,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很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缺乏切实的重视。
二、浅谈小学班主任道德工作的管理
1.加强教师素质教育,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班主任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参加道德教育。班主任的思想品德修养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思想品德教育的顺利进行,必须充分发挥好班主任的带头作用,认真学习师德的内容,促使自己能够不断提升素养,为构建高效的德育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要给班主任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例如举办专题讲座、交流研讨会等,让班主任们主动参与,这不仅是为了提高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也是为了让他们的思想意识变得更加积极,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道德教育中来,与老师们进行良好的互动,从而提高道德教育的质量。
2.强化教师思想道德建设
老师是学生成长的导师,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向导。在学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不同的课程中进行。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掘道德要素,使道德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例如,语言是一种具有高度思想性的学科。“文以载道”,一篇课文、一段话、一句话,都蕴含着大量的思想内涵。阅读课的道德教育应从语文教学与培训两个方面展开。比如《雪孩子》中,就教导同学们要成为一个有爱心、有勇气、有爱心的人。《秋天的怀念》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的伟大和无私。“文章非无情物”,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有的含义,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分析、体会,从而使学生了解、接受教育。道德教育不仅要注重书本知识,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才能使学生对教科书中的知识有较深的理解。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小学生去养老院探望老人、帮忙清扫、演出等。清明期间,可以安排同学们到烈士陵园上坟。这样的实习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3.采用多媒体教学,进一步丰富了德育的途径
在信息化的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普及,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充分考虑信息化的要求,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学校德育工作中,并将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以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在德育工作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既可以提高教学方法的创新,又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道德教育的质量。
4.树立模范效应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道德教育,同时要起到模范作用,使学生了解名人的勤奋、行为、方法。榜样的力量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促使他们从各个方面努力提升自我,全面发展全面素质。明星的模范效应。在道德教育中,老师可以把不同领域的名人和他们的奋斗经历告诉学生。举例来说,中国著名的残疾人作家张海迪、发明家爱迪生、周恩来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通过名人的模范效应,可以使学生学习他们的不屈不挠、敢于拼搏的精神。老师的表率。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以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影响,使他们以老师为楷模,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做好学生的表率。在道德教育中,学生的模范作用更能使他们效仿。
结语: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小学道德教育的质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提高学生的品德和综合素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余作棒.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学的创新策略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03)
[2]王微盈.以人为本科学指导——浅谈小学德育教学的创新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