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进步,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在进行变革,教育创新也成为近年来的一种趋势,在人才培养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一经提出,在高校引起较大的反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一大趋势。创新创业的教学究其根本就是为国家培养既具备创新精神,同时又拥有创业能力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社会需求分析
(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高校教师的师资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和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高校教师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学生上课属于被动接收,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很难调动起来,从而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不能够做到发散思维,从而也很难会有所创新。目前,部分高校开设了创业课程,如:大学生创业与实践等,但是在创新能力培养上仍有不足,少部分同学可以通过一些创新能力大赛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但所占比例也仅在10%左右,且学生的参与热情不足。创新创业停留在表层,并没有渗透到高校人才的培养中去。
(二)物流行业社会需求分析
物流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物流也成为各个行业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随着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的压力越来越大,物流人才的缺口也越来越大,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中包括大中专生及以上学历,才仅占到10%左右,人才的紧缺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形成鲜明对比,供需之间严重不匹配。物流行业不是不需要人,而是需要区别于普通一线操作人员的具有一定的决策能力的人。
二、物流人才创新创业需求分析
(一)创新创业意识的需求
意识决定行为,有了这方面的意识,才会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如何去做的事情。创新创业的意识是当下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是为了解决社会或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而产生的,是摒弃原有的思维模式,结合实际情况用新思路解决问题。是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它不仅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积累,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找到根源,从而激发其创新思维,积极主动的去改造,去完善。
(二)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
有创新意识决定了开始,能不能完成则取决于创新创业的能力,物流市场在现阶段正是处于一个整合的阶段。货量的不断增加,货物种类的多样化,这些都为传统的仓储配送带来了新的难题。如何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成为当下物流的一大难题。所以高校大学生在校学习中应加强实验实习环节、融入到训练实践中去,只有通过不断的接触实践才能了解更多,在解决相关问题时才能够游刃有余。
三、IE-CDIO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CDIO中,C是构思(Conceive)、D是设计(Design)、I是实现(Implement)、O是运作(Operate)的简称,CDIO属于一种工程教育的模式,在实践中,它是以项目运行为依托,以其周期为载体,让学生进入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循环。不断的尝试,实现最终目标,该种教育模式在创新创业方面亦有其可取之处。通过优化创业环境、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设计、完善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图1IE-CDIO教育模式构建
创新创业型的人才培养是一个完整的链条,该链条是闭环的,具备一定的评价功能,社会上的学生通过高考等输入到高校,高校结合自身情况会与企业等进行“校企合作”的协作式培养,培养成果后再次输入社会,造福社会。所以,它既是一个闭环系统,同时又是一个开放系统,是一个与外界有着密切联系的动态系统,在实际操作中,对策如下:
(一)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目前各大高校几乎都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这样,不仅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其他专业如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对此进行培养。仍以物流为例,该专业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的基础上,融入专业课程,更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内容,有利于学生拓展对本专业的认识,从而开拓自己的眼界。更能够有更犀利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从而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的行业,对行业进行精准定位。
(二)增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这一方面可以多个抓手齐用力,第一,校内设立实训中心,方便学生随时进行实验项目的操作,这一方面可以依托国家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实验室开放项目等,加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第二,校方与企业合作,不断扩展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去企业顶岗实习,企业也可以到学校进行技术培训。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第三,以赛促学,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实际的创业过程,在实践中不断的去消化吸收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
(三)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进行,一定需要反馈机制,这种反馈就是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所以,在该教育模式的运行中,必须构建多维视角的评价体系,将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及自我评价等进行有机结合。如同COIO模型一样,任何一种教育模式,最终的落脚点都是运行。创新创业教育最终也是要落到实处。是否适合各大高校的实际情况则要由其评价体系进行监控。此外,要做好应届毕业生的回访工作,根据企业的反馈,了解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运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要对该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和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胜利,雷家骕.中国高校需要怎样的创新创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7-1-13 ,第 005版.
[2]高志刚.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93-95.
[3]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髙校的启示[J].科研管理,2017(6):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