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T与IL-6联合检测对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价值相关思考
孙杰 吴悠悠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孙杰 吴悠悠,. PCT与IL-6联合检测对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价值相关思考[J]. 临床医学杂志,2023.4. DOI:10.12721/ccn.2023.157031.
摘要:
目的:研究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应用PCT与IL-6联合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中抽取1500例,依据患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组及重型组,两组均750例,对比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PCT与IL-6水平。结果:重型组患者入院1d、入院3d、入院8d、入院14d、出院前1dPCT水平与轻型组对比更高,存在对比差异(P<0.05),重型组患者入院1d、入院3d、入院8d、入院14d、出院前1dIL-6水平与轻型组对比更高,存在对比差异(P<0.05)。结论:PCT与IL-6联合检测能够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为患者疾病预测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PCT;新冠病毒感染;IL-6;检测
DOI:10.12721/ccn.2023.157031
基金资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急性感染性肺炎,其具备较强的传染性,患者会存在干咳、发热、浑身乏力等,现阶段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会引发患者产生呼吸困难等症状,威胁生命健康安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会诱发机体炎性反应[1]。为进一步探究患者的炎性反应情况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本次对于我院新冠病毒肺炎感染患者结合PCT与IL-6联合检测,分析炎症细胞与病情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于本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选取1500例,选取时间2021.2-2022.2。纳入标准:患者符合新冠病毒感染诊断标准,认知功能健全,可与人沟通者;排除标准:不具备语言功能者。依据患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组及重型组,轻型组:男患者入组376例、女患者为374例,年龄选取33-75岁,平均为52.31±1.32岁,重型组:男患者入组共377例、女患者为373例,年龄选取34-76岁,平均为52.38±1.31岁;采取统计学软件针对于两组一般资料实施比较,得到P>0.05,则表示分组存在可行性[2]

1.2方法

采集患者的外周血,为患者进行电化学发光法测定PCT、IL-6水平,应用设备为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罗氏E601),应采取由德国罗氏诊断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检测,检测过程应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实施[3]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指标:入院1d、入院3d、入院8d、入院14d、出院前1dIL-6、入院1d、入院3d、入院8d、入院14d、出院前1dPCT水平。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标准, PCT阳性:>0.046ng/mL,IL-6阳性:>7pg/mL,并对患者数值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血清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与病情关联度[4]

1.4统计学方法

PCT与IL-6联合检测采用SPSS22.0软件计算,I入院1d、入院3d、入院8d、入院14d、出院前1dL-6、PCT水平表示,采用t进行数据检验,对比得到为P<0.05,则表示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

2.结果

2.1重型组、轻型组PCT比对

重型组入院1d、入院3d、入院8d、入院14d、出院前1dPCT与轻型组入院1d、入院3d、入院8d、入院14d、出院前1dPCT明显更高,存在统计学对比差异(P<0.05),见表1。

表1重型组、轻型组PCT比对(x̄±s;ng/ml)

1.png

2.2重型组、轻型组IL-6比对

重型组入院1d、入院3d、入院8d、入院14d、出院前1dIL-6与轻型组对比明显更高,存在统计学对比差异(P<0.05),见表2。

表2重型组、轻型组IL-6比对(x̄±s;ng/ml)

2.png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现阶段临床当中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其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而引发的肺炎,传染性较强,此疾病传播途径一般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咳嗽、打喷嚏产生会飞沫,呼出气体会携带病毒在空气中飘浮,落在物体上或与接触者通过呼吸进入体内,近距离接触会引发新型冠状病毒传染,进一步发病[5]。因此,针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结合被感染风险,对于自身以及身边人进行保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中会出现干咳、发热、浑身乏力的症状,部分患者会存在鼻塞、腹泻、咽痛症状[6]。伴随病情发展,会存在低氧血症以及呼吸困难,进一步引发器官功能衰竭,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威胁。PCT属于无激素活性糖蛋白,其主要为细菌感染的主要观察指标,感染过程中其相关细胞会产生,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判断区别重要意义。IL-6为多效型细胞因子,其属于非特异性感染指标,能够对于病毒感染体系病菌感染进行鉴别,通过PCT与IL-6联合检测,能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病情实现有效判断,依据IL-6以及PCT水平对患者的病情严重情况进行判断。伴随新型冠状病毒逐步蔓延,此疾病的预防、治疗、鉴别不断受到关注。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与病情相关,具备重要意义[7]

本文研究显示,重型组患者入院1d、入院3d、入院8d、入院14d、出院前1dPCT水平对比轻型组对比PCT明显更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入院1d、入院3d、入院8d、入院14d、出院前1dIL-6水平相比轻型组更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019年12月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伴随时间不断延长,临床疑似患者及确诊患者数量逐步增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为呼吸道传染病,其重症化率和病死率较高,部分患者会产生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病情严重者会导致其快速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因此,对于患者实现有效检测并及时给予对症治疗至关重要。临床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感染会对于患者产生炎性刺激。针对于患者进行不同时间段其PCT、IL-6指标进行分析可发现,两组患者PCT、IL-6水平伴随治疗时间增加逐步降低,联合检测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病情判断提供重要参考[9]

综述,新冠病毒感染应用PCT与IL-6联合检测能够实现患者的严重程度判断,并能够为患者疾病预测及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宋霞, 陈涛, 孙晶晶,等. PCT与IL-6联合检测对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临床价值探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18):113-114.

[2]梁晗. PCT与IL-6联合检测对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J]. 智慧健康, 2020(29):3.

[3]李哲, 莫锦荷, 翁玉玲,等. PCT联合IL-6检测对高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G~-、G~+感染和预后的临床研究[J]. 河北医药, 2019(6):4.

[4]昌仲勇, 杨为斌, 王强,等. 血清hs-CRP,IL-6,P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0, 035(003):417-420.

[5]赵媛媛, 周垚. ssss血清PCT,CRP和IL-6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早期诊断探讨[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8):1.

[6]马俊娥, 崔湘铧, 刘芮,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浆CRP,PCT和IL-6水平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1(12):178-178.

[7]张文平, 未军叶, 杨文芳,等. 动态联合检测血清IL-6,hs-CRP及PCT在老年肺炎患者优化抗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 健康之友, 2019(19):132-133.

[8]施丽泳, 蔡艳萍, 张祎祥, et al.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复阳患者与未复阳患者临床特征比较[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0, 43(12):5.

[9]李鹏, 殷刚, 郭海平,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血浆在吸毒史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 49(19):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