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也是为了为社会培养新时代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中职生正处于三观与思想理念构建的关键时期,中职时期的思政教育对于中职生未来的道德品行及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而为了更好的帮助中职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职生明确如何做人做事,综合提升中职生的个人素养,在中职思政教育中应用效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优秀文化对于人内心及精神层面的影响,同时也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1]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客观现实的需要
中职学生群体以青少年为主,其年龄普遍偏低,接受教育的时间较短,世界观与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正处于个人意识发展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也较为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三观与思想理念发生偏差。尤其是在信息化社会,在纷杂的新思想浪潮中,中职生很容易产生思想混乱与思想迷失。由此可见,当代对于中职生展开高校的思政教育是现实发展的客观需求。
2.引导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优秀的文化对于人的发展能够起到全方位的影响,而在中职阶段,通过思政教育所渗透出的优秀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健康正向发展,始终之声成为更好的自己。首先,不同于专业的学科教学,思政教育属于道德教化的范畴,对于学生的个人品行具有良好的规范作用,很多时候思政教育的成效虽然在短时间内不能在学生的身上得到直接的体现,但却会在学生的长期发展中对其进行长远的影响与熏陶。其次,思政教育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思政教育是一个先内化后外化的过程,能够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不断地实现自我发展与突破,从而获得更高的自我价值。[2]
3.维护社会主流文化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稳固性对于国家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若任由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泛滥,必然会导致社会处于动荡与混乱之中。通过对中职生展开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流的道德观,使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与判断,有效地维护社会的主流文化。
二、从“传统文化”角度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现状
1.礼节意识淡薄
“人人平等”似乎在近些年来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句口号,这也无形间拉近了师生、长幼之间的心理关系,营造了更为随和的人际交往环境。但是,平等不代表丧失礼节意识,很多学生在这种平等随意的环境中丧失了良好的礼仪修养,过于娇纵与自我。在与长辈的相处中不懂尊敬,在与平辈的相处中不知分寸,言行无状,这对于中职生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2.诚信意识缺失
在中职教学中学生考试作弊、作业抄袭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而这种不良习惯的背后透露出学生诚信意识的薄弱,学生意识不到这种行为是一种不诚信的体现,同时对自身的不诚信行为缺乏自我约束力。这种行为无疑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偏离的,也不符合我国长期提倡的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3]
3.思想行为偏激
随着互联网的发达,信息的流通性打破了文化的屏障,通过数字化媒体,中职生被多元化的思潮所包围,其中固然有先进的思想与理念能够对中职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正处于叛逆期的中职生却更容易被其中的腐朽思想所影响,从而陷入负面思想的漩涡。
4.懒散颓废消极
大部分中职生对于学习往往缺乏积极的上进心,大多都报以懒惰、倦怠的态度,学习行为懒散,而这种懒情颓废的心态也是直接阻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近些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职业院校教学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强调中职教育应该培养综合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更应该通过思政教育点燃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精神与能力。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的实践途径
1.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本教材,建设思政新课程
在《中职德育教学大纲》所包含的教育内容的基础上,中职思政课教学还可以联系教材内容引申出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一课中可以引申出《论语》《礼记·大学》等书籍中所包含的关于职业道德及责任心等传统美德。再列举一些生动的案例来予以证实,思政课程中就会融入很多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展开培养,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作用。[4]
2.利用课前10分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将上课前10分钟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在思政课上课前诵读优秀的传统文化读物,使他们能够在国学经典的渲染下改变过去的认知,树立起正确的思想,学会感恩。在学生心灵中,逐渐埋下一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为其构建起美好的精神家园,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阅历的不断增加,这些经典逐渐能够和他们的自身素质相融合,久而久之对他们的一言一行产生深远的影响。
3.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思政课堂教学
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对课程的系统化设计,使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与思政教学进行融合,让学生的养成教育、成长教育以及岗前教育贯穿整个教学始末,发挥自己的言传身教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职思政课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使学生的人文素养显著提升,对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实践途径进行探索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中职学校教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服务于社会。
4.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抓手的系列活动
以开设图书角的方式,将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摆放教室、走廊等处,组织一些专题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这些传统经典进行阅读,让中职教育的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落实到生活常态中。
学校还应定期举办一些竞赛活动,例如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理想为核心的征文比赛、以传承文化经典为目标的朗诵比赛或书画比赛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实现了高度融合,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与传承过程中,传统文化承担着灵魂的作用,在对中职学校学生专业技能进行培养期间,一定要关注学生思想教育的发展,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巧妙的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观念,培养高尚的品德,促进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冯宪军,阮传伟,何荣杰.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J].文教资料,2021(12):77-78.
[2]谢志文.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思政课教学相结合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1(08):182-183.
[3]张志军.传统文化视角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谈[J].现代国企研究,2019(08):284.
[4]徐富平.传统文化视角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华夏教师,2018(14):18-19.
[5]杨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