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升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教师对学生更加关注,也让学生能主动学习,实现将学生转变为课堂主人的教育目标,使学生能将全部的热情投入课堂学习中,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意义
(一)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了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始终在进行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创新。生本理念作为以学生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其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的观点是该理念的高明之处,因为其参透了教育行为的本质,可以让我们直接找到教育工作的关键点。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实现对生本理念的有效落实,那么学生在课堂当中一定是处在主体地位之上的。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其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通常会采用有效手段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主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为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三)强化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教师尝试将生本理念作为主要教学策略,创新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设计教学活动,满足薛恒学习需求,课堂教学工作就做到了一切行为都能够以主体需求为基础,也就是说教师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师每一句话、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都能够被学生所倾听和理解。这就让师生之间实现了高效的互动,其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生本理念是非常科学的选择,其可以让小学数学教育实现质的飞跃。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做好课前准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素质教育阶段,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倡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一个好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为学生今后学习数学打好基础.生本教育课堂的实施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也就是常说的备课.在备课阶段,首先,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与内容,确立课程教育的方向,以及要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在教学环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能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使学生可以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努力前行,进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其次,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教材内容.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其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剖析,找出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自觉投入课堂教学中.另外,在教学前期准备工作中,除了教师备课外,学生也要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做好前期保障。
(二)开展提问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灌输式教学模式下被动、机械地学习,对教师产生依赖感,任何问题都依靠教师解答,很难产生问题意识,缺乏质疑能力。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增强探究欲望,使其通过互助合作等有效学习方式,有效解决问题。在学习“百分数”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一水果箱内有50个苹果,有多少个橘子呢?”教师的问题中没有给出苹果与橘子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但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时,学生就会提出问题:“水果箱内苹果与橘子是什么关系?一共有多少个水果?”教师可以借此让学生补充一个百分数关系,以得出橘子有多少个。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积极交流、合作互动,有的说橘子占苹果的15%,有的说占25%,还有的说占110%……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正确地进行运算,得出水果箱中苹果与橘子的数量,并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当学生得出计算结果后,教师接着提问“补充的条件可以分为哪几类”,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
(三)小组合作,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很多学科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掘学生的潜能,展示学生的才能。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能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从而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让学生之间能够优势互补,充分体现出每名学生的价值与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还要把握好让学生合作的时机,从而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教师将课堂交给了学生,但是也要掌控全局,对学生合作的过程多观察,了解学生的不足,对学生多引导、鼓励,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让学生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从而总结出更好的调整措施。例如,教师在“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课堂上,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然后将课前准备好的圆柱及圆锥实物展示出来,引导各个小组进行观察与分析,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其区别以及具体的测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合作的过程中真正掌握这一课时内容,同时有效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发挥出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作用。
(四)在课后训练中强化知识理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让生本理念发挥作用,就要做好学生思维的启发,同时能够根据他们的课堂表现,为学生设计出与他们认知需求相匹配的课堂训练模式。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内容学习中,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设计了制作长方体模型的训练任务。为了增强训练的趣味性,该训练以“制作笔盒”为主题。在训练中我会为学生每人发张白纸板一张,他们需要根据自己对长方体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白纸板测量并制作出一个无盖的“笔盒”,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兴趣对其予以装饰,例如画一些花朵,贴一些粘贴片等。在学生们完成笔盒的制作之后,我会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最漂亮笔盒”的评选,并奖励给第一名学生一支笔作为奖励。这样的课后训练方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掌握的知识,还会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到一起,并让实践成果成为自己生活的中的重要内容,这对于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有很大帮助。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要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要在数学教育中落实生本理念,以学生为本设计教学活动,注重课堂中对学生认知的启发,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样才能确保本理念可以充分地落实到实践中,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展现数学学科知识魅力,由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刘青.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甘肃教育,2020(18).
[2]张晓曼.关于小学数学中生本教育理念的实践[J].学周刊,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