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融合美育教育的实践研究
李红霞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红霞,. 美术融合美育教育的实践研究[J]. 中国教育研究,2023.6. DOI:10.12721/ccn.2023.157055.
摘要:
在当前的“双减法”背景下,对初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初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阶段,美术素养、创新能力、美学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目标。所以,小学美术能够用美育的方式,对小学生的个性进行进一步的提升,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个人和自然,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能够提升素质教育的水平,让他们在课程内外进行绘画、鉴赏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人文、民族、实践等认知能力,让他们拥有更加出色的文化可塑性和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这一背景下,笔者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进行了有关的探索。
关键词: 小学美术;美术教学;美育教育;开展方法
DOI:10.12721/ccn.2023.157055
基金资助:

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对各级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不断地进行改革,加强美育育人的教学作用,从而更好地渗透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发展。与其它年龄的学生相比,小学阶段的儿童没有经过系统的美术学习,所以他们的可塑性更大,而且,美术课程也是他们获得审美能力的一个主要方式,对小学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

一、美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作为老师,要清楚,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和认知,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从科学角度,二是从美术角度。但是,美术学科是一门重要的美术种类,它所牵扯到的美术性内容十分广泛,同时它也更易于被小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我们在小学阶段进行美术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学的教学体系得到改善,从而提升整体的育人效果。目前,我们所强调的美育教育思想,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固定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美,从而更好地去实现、去创造美。在此阶段进行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美术作品,指导他们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从而为其美术基础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状况,当前,在我国的大部分小学,还没有将思维可视化技术、多媒体技术、高科技技术等高级教学技术与美术专业的教学相结合,老师们主要是以播放 PPT加口头讲解的方式,利用一般的投影技术和视频资源,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老师单方面传授知识的方式,主要集中在老师身上,学生对老师的反馈非常有限。结果表明,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成就感受到了极大的压抑。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程度较低,课堂上的即时反馈较少,课堂上的美术学习环境破碎。对于学生来说,美术只是一种不熟悉的象征,他们不可能感受到美术的魅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对美术专业的学习热情,自然也就不能让学生真正地静下心来学习美术专业的知识。

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施“以美育美”的方法

1.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在当今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有太多的高科技智能工具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建更新颖、更生动、更有趣的美术教学模式,给单调乏味的教室带来生机,“以美育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教师在课堂中适当运用高科技手段,以增加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在闲暇之时,老师们可以在网上和同学们进行美术交流。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现代科技手段让我们能够随时随地欣赏美术作品,让我们能够更快地掌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美术小知识,从而将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美术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运用情境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通过思维可视化技术中的小组讨论,把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热点事件与美术实践训练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情境体验和口头表达来感受到美术的重要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成果,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实践经验。

2.在生活中渗透审美教育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这为美术教学与美育教育的融合创造了机会,同时也促进了美育教育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了美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美术教学是与生活现实紧密联系的,美术家创作出的好作品,无不与生活中的因素、现象和个人的生活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比较枯燥的美术文字教育形式相比,生活中的风景、事物可以更好地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将美育融入到美术教学中,能够促进美育与美术、生活的结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比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以美育教学为导向,在美术课程内容的指引下,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融入到大自然中,进行写生。首先,在课前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预习,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对其进行相应的教学。其次,在美术课上,可以通过课余时间的写生,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感受自然中的美,然后利用绘画技巧去创作自己喜欢的东西和风景,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会把技巧和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他们的创作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创作媒体来记录自然,提高他们的美育意识,培养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兴趣。在美术生活中,学生只能从观察中获得美,并在实践中以美为导向,记录和创造美,实现美术教育的有效目标。

3.情景化创设,体味美感

将美育教学融入到美术教学之中,利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对美术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从而充分发挥美术美育的教育效能,帮助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过去的美术教学方法和内容形式的单一,导致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的降低。而在美术教学中应用“情景创设”的教学法,不但可以促进美术和美育的结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美术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去感受美,去品味美。情境创设教学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帮助美术教学的展开,将美术抽象知识推进到生动化的模式,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美术信息知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除了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鉴赏之外,学生还需要学习与之有关的美术专业知识。但是,由于美术专业知识的抽象特征,使得学生无法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影响到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深入学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情景”式的教学策略。比如,在对绘画技能进行讲解的时候,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帮助,教师可以创建绘画的情境,将抽象的课程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情境氛围,让学生能够进入到情境中去学习、探索和理解绘画技能。然后,教师以情境教学为导向,进行情景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情景中展现自己的绘画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对绘画技能的理解、运用和掌握,从而降低了美术专业的教学难度。

结语:要把美育融入到学生的教育中,就必须要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美。此外,要提高“美育”在课堂中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要让他们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学观念。

参考文献:

[1]王建华.美育视角下高职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以《中国画基础》为例[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8(1):56-62.

[2]张宗登,张红颖.论民间工艺美术的美育价值:以高校设计类专业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10):136-137.

[3]丁瑗.美育托起中国梦: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创新教学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231-23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