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强调:必须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付诸实践,以此来发挥其在国民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我国已经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和十九大精神融入其中。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增强,他们更加重视继续教育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以提高自身的全面核心素质为基础,为继续教育核心素养的优质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继续教育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1教育本位缺失
全面成长的目标是构建核心能力,这包括三个关键领域:文化根基、个性成长和社区参与。这六大能力包括:人类的深厚知识、科技的热情、掌握学习技巧、保持健康的生活态度、承担责任、进行实际的创新。更详尽地说,它们可以被划分为18个关键的基本元素,如对国家的认可。学生的成长核心素质意味着他们所拥有的,可以满足一生的成长与社会进步所需的基本性格与重要技巧,这是对他们在知识、技术、情绪、看法、价值取向等各个层次的全面评估。针对当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以科研为主”与“以知识为主”的难题需要着重处理。其次,需要给予学生一个清晰的成长路径,并让其设定一个具体的成长目标。目前,许多高校已经进行了持久性的教育基础知识的训练。然而,财务困难可能会影响持久性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需要确保持久性的教学基础知识得以维持。
1.2未能遵循核心素养研究基本原则
第一,体现科学的精神。我们应该以培养道德品质为基础,并且尊重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融入科学的手段和观点。借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的研究将变得更为真实且深入。第二,研究具备时代特征。由于当今的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培育设置了更为严格的标准,我们需要采取尖端的教育技术与观点。在授课过程中,我们需确保所获取的研究结果既符合时代特征,又能体现出某种预见性。
1.3缺乏充分认识
前些年,教育部指出需要组织研究并确立各个学段学生的发展核心素质体系,以明确他们应该拥有的适应终身成长和社会进步所需的基本品质和关键技能。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核心素质是党的教育政策的具体表现,它是将大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重要环节。通过核心素养的连接,我们可以将党的教育政策转化为对教育实践有效且易于被教育者理解的具体规定。这样,我们就能清晰地指出学生应该拥有的基本品质和关键技能,并在中立的角度深度探讨“树立何种道德、培养何种人才”的基础问题,进而推动课程改革和教育模式的变革。实质上,核心能力涉及到人的本质、生存和进步的能力,从“双基”到三维目标,一是能够生存,二是能够生活,三是能够创新。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基础,就是要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三个层面上真正理解并实践。我们需要专注于学生的学习,并且持续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学校应该根据核心能力来重新设计课程结构。
二、继续教育核心素养高质量培养发展策略
2.1优化管理措施
在此阶段,想要打造出优秀的基础知识持久性教育,那么必须改革并提升我们的管理方法。如果我们忽略了学校的管理,并且没有健全的管理体系,那么我们就无法吸引更多的社区成员来参加持久性的教育。学院的目标就是推动并实现“境脉式学习”的学术环境,确保其管理的合规性。持久的教育管理包括研究、流程以及评价等方面,而且在这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中,会产生一种动态的联系,使得不同的管理部分能够相互补足并提高。开展的管理工作主要依赖于各个相应的职能单位,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依赖于对相应职务的培养来作为核心保障。经过深入的研究与认识,专科学府会综合评估公众对于持久教育的观点,从而为持久教育的实施做好预备。在我校推广社会茶文化教育工作中,可以积极应用钉钉等软件,将教学文件资料以及学生信息进行上传,加速资料审核流程,并做好资料留存,从而实现根本层面的教学质量提升。
2.2改革顶层设计
学习的合理性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必须通过学习的革新来推动课堂的变革。首先,需要关注学习的目标,学生的学习应以发现为基础,并以此为前提。其次,需要优化学习的路径,确保学生的学习能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包括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合作学习。第三,通过对学习成果的审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开展中国茶文化、香文化的教学时,可以充分应用教学视频、幻灯等新兴教学手段,并且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来提升课堂的吸引力,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2.3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从本质上来说,核心素养需要呈现出优秀的外部组织结构,这是合作学习的主要标志。在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展示出倾听、交流、包容和交流。从全局角度看,需要让教育的各个环节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的实际成长成为关键的核心内容,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通过课程革新、教育实践和教育评估来实现核心素质,强化各个学科课程的纵向连接和横向协作,改变现有的“学科为主”和“知识为主”的状况。在课堂学习中,教学目标已经逐渐转变为将知识、技巧、情绪、价值观三个层次融为一体,并强调关键技巧和基本性格。其中,学习技巧和社交技巧占据了两个核心位置;我们的教学模式已经由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转变为更加具有实践性的学习模式;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已经由单纯的被动学习,逐步发展为更加积极的协同学习以及探索性学习。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估也在持续扩大对于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的考量。
2.4强化多学科合作
如果高校希望持续提升核心素养教育的品质,那么就必须打破过去的发展方式。我们需要以实际需求作为起点和终点,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培训,以增强他们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此外,也能构建出独立与交互的教育方法,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研究性的学习。这种教育方法的应用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从而达到优秀的学习成果。在高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校企合作是一种非常关键的方式。我们需要把市场和社会作为主导。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方式,会对合作效果和质量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清楚地展示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在未来的继续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采用多元化的合作方式,使得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充满活力和动力。学校提供理论指导,企业提供实践指导,两者紧密相连,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认知水平已经显著提高,并且已经建立起了终生学习的观念。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于继续教育的核心能力的培养,以便更优质地为公众提供持久的教育服务。如果我们想要打造出高品质的核心能力的持久教育,就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对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和优化。同样,市场也需要进行创新和开发,以改善和扩大高校的核心素养继续教育模式。最后,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高校的核心素养质量的提高做好充分的准备。目前,关于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的衔接转换的专家们已经开始了研究,主要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整体结构,探讨如何在课程标准中实施核心素养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龚晓林,彭光明,王安银.乡村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3,(03):37-43.
[2]蒋秀江.全民终身学习视野下继续教育教师角色定位及核心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09):34-36.
[3]张蓉.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22):177-178.
[4]陈鹏.新课程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