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学与颅面生长发育学、形态学、生物学、生物力学以及美学﹑心理学、工艺技术和材料学等相关的知识有很大关系。所以,在国内外的口腔医学教育体系中,口腔正畸学都被列为了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毕业后的继续教育的一部分。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对正畸学缺乏感性认知,只能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
在此基础上,对“三早教育”在临床医学专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三早教育”的实施,是我国在传统教育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之间寻求“平衡点”的一种尝试。在学生前期的学习过程中,由专业导师、研究生、低年级本科生和具有实践经验的高年级本科生组成的团队,对学生进行“三早教育”,对其专业精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临床思维、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对其进行“三早”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是一种可供临床实践、参考和推广的“三早”教学模式。
1.中国口腔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批对现代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口腔专业知识具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的人才,使其能够在口腔临床医学上对一些常见的口腔疾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和修复,并且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三早教育”能对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加以提高,尤其是对其的人际交往能力、工作能力、爱心与责任心的提高,以及对医学和科学研究的认识非常有利。
2对专业的促进以及与科学研究的零距离
“三早教育”是一种强化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是一种推动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手段。本文根据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没有进行口腔矫正实践的现状,对其进行“三早教育”,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临床矫正的一些基本理论,临床操作方法,对仪器设备有一定的认识和操作体验,对其兴趣爱好的培养,择业和就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实习前期的社会实践,对口腔正畸学进行了较为直观的认识。使初学矫正原理的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矫正原理,并将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应用于口腔医学临床。同时,对那些准备学习牙齿矫正原理的同学来说,也能让他们对牙齿矫正的有关知识理论以及治疗过程有更多的了解,如托槽弓丝钳等等;在实际操作中,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问题结合起来,这样更好记忆,也更加容易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的特色,增加了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对本专业基础理论的了解和掌握。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反思,从而推动他们对知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与此同时,教研室还会组织一些学术讲座和科学知识的普及,让大一的学生有机会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使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流程有基本的认识,其中包括:查找文献、选择课题﹑实验设计的原则、论文的写作格式、论文的发表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查找文献,如何整理文献,如何利用文献提出问题,从而达到与科学研究零距离的目的。
3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刚刚进入口腔医学临床,由于缺少交流技能的培训,又没有实际操作的经历,因此会产生自信心不足的问题,进而影响到与病人的相处。但是,在进行临床实习之前的社会实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患者进行口腔正畸卫生指导、口腔正畸科普宣教、口腔健康咨询等,从而提高口腔医学生与社会大众的交流能力。让学生直接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接触沟通交流,让他们学会灵活应变,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能够做出正确的应对方法,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术语,变成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从而提升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能力。
4提高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之前,由学校教研室告知学生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让学生明白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活动中,义工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任务,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有分工,也要有合作,要相互配合,相互交流,要发挥团队精神,要积极地把工作完成,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透过实习,同学门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所要担当的角色,并且加深他们对于口腔的临床特征、医疗环境等的认知与理解。
5社会实践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医学院学生对道德情感教育的覆盖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让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接触到道德情感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它拥有大量生动的素材,更容易激发和丰富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义工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和督促。教师在临床工作中表现出的良好医德医风,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患者充满热情的工作态度,将会成为这些年轻的义工心里的榜样。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牙科正畸教学在本科生中逐步推行了“三早教育”,并收到了一些初步的效果。依据正畸科教研室多年的带教经验,并结合各个临床学科的特色,在各个学科(牙髓病学,牙周病,预防口腔,儿童口腔,修复学,颌面外科)中,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三早教育”,以期为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亚琴.探讨高职口腔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思政教育[J].大学,2021(50)
[2]刘佳梅;霍德胜;薛辉;刘颖.疫情背景下免疫系统教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1(11)
[3]孙峰.浅谈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21(02)
[4]郑蒙蒙.基于以人为本理念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