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岗位胜任力培养在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丁宁 董静(通讯作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丁宁 董静(通讯作者),. 强化岗位胜任力培养在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 现代康复医学,2024.8. DOI:10.12721/ccn.2024.157073.
摘要:
在当前康复治疗学教学中,岗位胜任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康复治疗学的专业特点及岗位需求,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岗位胜任力培养。从课程设置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教学的加强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临床思维、沟通协作等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康复治疗岗位的要求,为培养高素质的康复治疗专业人才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强化岗位胜任能力培养康复治疗学教学
DOI:10.12721/ccn.2024.157073
基金资助:促进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在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编号:xyk2023yb13

一、康复治疗学岗位胜任力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一)岗位胜任力的概念

岗位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上,个人所具备的能够胜任该岗位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在康复治疗学领域,岗位胜任力的概念尤为重要,因为康复治疗师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才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治疗服务。康复治疗学岗位胜任力的构成要素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

(二)康复治疗学岗位胜任力的内涵

康复治疗学岗位胜任力是指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在特定岗位上所需具备的综合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它是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衡量康复治疗专业人员职业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康复治疗学岗位胜任力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康复治疗学专业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康复治疗专业知识,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和方法,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治疗服务。临床实践能力:康复治疗学专业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和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三)康复治疗学岗位胜任力的构成要素

康复治疗学岗位胜任力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康复治疗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康复治疗学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治疗服务。临床实践能力:康复治疗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和方法,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并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沟通能力:康复治疗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家属、医生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康复治疗服务。

二、康复治疗学教学中岗位胜任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目标与岗位需求的脱节

目前,康复治疗学教学在岗位胜任力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教学目标与岗位需求的脱节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此外,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不匹配也是一个问题。在教学内容方面,往往过于注重传统的康复治疗技术,而忽视了新兴的康复治疗技术和方法,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的分离

在康复治疗学教学中,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的分离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目前的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实践操作环节相对薄弱。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大量的康复治疗理论,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诸多困难。这种分离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影响了他们的岗位胜任力。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评价方式也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评估。

(三)教学方法与学生能力培养的不匹配

教学方法与学生能力培养不匹配的问题较为突出。当前的教学方法可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力的培养。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更多地采用讲授式教学,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因此,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注重实践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模拟操作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教学评价与岗位胜任力的不一致

教学评价与岗位胜任力的不一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可能更多地侧重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考试成绩,而对岗位胜任力的评估不够全面和准确。这可能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挑战,此外,教学评价方法可能也需要进一步改进。传统的考试和评估方式可能无法充分反映学生在真实临床环境中的表现和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教学评价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操作、案例分析、临床实习等方面的评估,以确保学生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能力。

(一)明确教学目标,对接岗位需求

康复治疗学教学的目标应紧密对接康复治疗师的岗位需求。教学目标应明确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康复治疗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对康复治疗师岗位需求的分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使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同时,教学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融合实践操作

在康复治疗学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并融合实践操作是强化岗位胜任力培养的关键。教师应根据康复治疗学的岗位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例如,在讲解康复评定技术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模拟评定,并分析评定结果;在讲解康复治疗技术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康复治疗的技能和方法。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能力

在康复治疗学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学习、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通过问题导向学习,学生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室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现岗位胜任力

完善教学评价是强化岗位胜任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应体现岗位胜任力的要求,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评价内容应包括专业知识、技能操作、临床思维、沟通协作等方面,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包括考试、考核、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通过完善教学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岗位胜任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健,杨爽,董淼,等.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在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J].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7(02):109-112.

[2]曹玉林,王美霞,李跃军,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职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标准研究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4,(01):100-103.

[3]李慧,张静,崔巍.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老年医学科住培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23,37(10):89-92.

[4]马秀梅,于丹丹,杨雪雯,等.基于岗位胜任力视角的护理专业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3,15(15):116-119.

[5]郑晓春,宋保志,张明,等.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妇科临床实习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5):167-16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