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阵地,其教学设计的创新性与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的潜力与广度。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积极响应。
一、嵌入分层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需求。而学生主体不仅具备学生的共性特征,也具备个性差异。教师要想满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需求,不仅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与整体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更需要考虑班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将分层教学模式嵌入课堂教学流程,让班级各个能力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有理数的加减法”课堂教学为例,考虑到班级不同能力水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且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不同,教师可以设计分层教学方案。首先,教师根据对班级学生的调查了解,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学生的能力最强,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最高,B次之,C最末。按照这个层级划分,教师设计了分层教学方案中的学习活动为:(1)C层级学生的学习活动。导入环节——以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表示方法,利用“抢票”的小游戏创设具体情境,要求学生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感受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加减法的基本知识。(2)B层级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直接提出关于有理数的加法、减法的问题,形成“问题解决场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尝试着依靠自己的努力将具体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得到有理数加减法的结果。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满足中等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3)A层级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己提出一些有理数加减法的问题,并且将问题记录下来,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的解决规律,归纳出有理数加减法的定义与方法。之后,教师给学生提供“全校师生的校服参数”的资料,让学生开展实践调研,在调研中利用有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呈现校服参数的关系结构,形成数学模型。
二、利用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整式的加减”教学中,教师为了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构建起坚实的整式知识基础,形成系统的整式加减知识体系。整式的加减作为代数学的基础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则,还需理解整式结构及其运算背后的逻辑。为此,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这一辅助工具,将整式的基本概念(如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加减法则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直观地呈现出来。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张以“整式的加减”为主题的思维导图框架,该框架中心为“整式的加减”,然后辐射出“单项式”、“多项式”两个主要分支,每个分支下再细化出各自的定义、性质及例子。随后,在“整式的加减”分支下,进一步展开为“加法法则”、“减法法则”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等关键步骤,并预留空白区域供课堂填充。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单项式与多项式的相关知识,然后逐步引入整式加减的实例,边讲解边将新学的法则与技巧填入思维导图中的相应位置。例如,在讲解“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时,教师可通过具体例题展示如何去除括号、如何识别并合并同类项,同时将这些步骤清晰地标注在思维导图上。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整式的加减过程一目了然,还促使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机融合,形成完整的整式知识体系。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启发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三角形”单元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可以巧妙地融入生活化元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三角形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三角形的稳定性”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生活中的三角形结构实例,如桥梁的钢架结构、自行车车架的三角形设计、屋顶的桁架支撑等,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结构中的三角形是如何发挥稳定作用的。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分组利用木棒、胶带等材料制作不同形状(包括三角形、四边形等)的框架,并尝试对这些框架施加外力,观察其稳定性差异。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直观感受到三角形结构在受力时的稳定性优势,进而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数学原理。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如“设计一个稳固的书架支撑结构,并说明为何选择三角形作为基本单元”、“在装修房间时,如何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来固定墙角装饰物”等,鼓励学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设计研究,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与积极探索。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与实际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还能培养其成为具有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核心素养理念的持续深化,初中数学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谭琳,张永胜,陈如仙,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育数学实证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23(1):21-27.
[2]李治民.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优化路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