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日益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从2002年教育部选取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试点工作,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等方面推进创新创业工作[1],我国高等院校接连展开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包括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徽商文化作为我国传统优秀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商业理念和文化内涵对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推动作用,研究如何将徽商文化融入到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对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
一、徽商文化中创新创业精神的内涵
徽商起源于东晋,成长于唐宋,兴盛与明清,在徽商长期的商业经营中,形成“贾而好儒”的重教精神、以勤俭为信条的“徽骆驼”精神、以德治商的诚信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创业精神等独具特色的徽商文化。
(一)锲而不舍的开拓精神
徽州地区流传一句谚语,“前世不修,生于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描述了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年代,因为地多人少的现实问题,不甘宿命的徽州人,背井离乡寄命于商。“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矣。”这些少小离家的徽商人凭借着破釜沉舟的信念,铸就了他们锲而不舍的开拓精神。在商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创业者同样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创业者必须明白,创业阶段是处在一个100%付出,收获也许不足1%的阶段,少抱怨公平与否,认准了就从小事细节做起,做细做精细节小事,少些投机取巧,万丈高楼平地起,坚持不懈是创业越创越轻松的成功保障。
(二)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
徽商可以取得成功,与他们在经营中讲究诚信是分不开的。“梅庄佘先生文义,家素贫,弱冠行贾,诚笃不欺人,亦不疑人欺。往往信人之诳,而利反三倍。中年积著累数千金,居乡以长厚闻。”梅文义先生以诚信为本,甘愿被别人诓骗也不愿欺瞒顾客,尽管如此,他依然能够获得三倍的利润,最终成为富商。歙县商人吴南坡著名的经商格言:“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其含义是:别人经商靠奸诈谋利,但我经商只讲诚信,即使你是五尺孩童,我也不会欺负你。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商品一投入市场就会被顾客抢购一空。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市场上仍存在欺诈行为,商人经商时背信弃义、不讲诚信的事情时有发生。如2020年初,新冠肺炎侵袭中国,国难当头,一些人却趁机大发国难财,在网上哄抬抗疫紧缺物资的价格,有的人甚至欺瞒诈骗那些急需抗疫物资的购买者,以此谋利的人中就有一些青年创业人员,这怎么能不给教育创业者以警醒。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时务必牢记“诚信”二字,学习徽商的诚信精神,只有诚信经营,才能得到创业的最终成功。
(三)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
徽商是我国历史上最具团结合作精神的商帮之一,这也是徽商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徽商自古注重儒学,重视教育,讲究儒家仁义礼智信,注重家族乡谊观念。徽商诞生于此,自幼就深受家族乡谊观念的熏陶,在外经商时,相互提携,具有团结互助的精神,这一点从徽商经营的四大传统行业中就可以看出,扬州的盐商基本上被徽州歙县商人世代垄断,而从事典当行业经营的,基本上都是徽州休宁商人,婺源商人则大都从事并控制了木业的生产和销售。团队合作意识是创新创业中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当代大学毕业生大都为“00后”,他们大都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备受父母等亲人的宠爱呵护,容易养成我行我素、自以为是的不良习性,不容易与人相处,更是缺乏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现代社会早已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需要同各个方面的人打交道,团结精神和合作意识万万不可缺少。徽商的团结精神将会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很多有益的借鉴。[3]
三、徽商文化与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内在联系
文化传承是当代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相较于把文化作为知识体系予以宣传或讲授,更有效的方式是将文化传承契入大学生的教育教学中。作为徽商文化的重要内容,且具有时代价值的徽商精神,理应发挥其教育效应。徽商的兴起和衰落对新时代创新创业者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徽商在从事经营过程中的相关理念也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不谋而合。正确理解徽商文化与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推动徽商文化与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4]
(一)徽商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徽商精神的教育价值不仅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更是作为一种文化教育载体置身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徽商精神对于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徽商精神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21世纪是“创新创业的时代”,然而高校的毕业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却不够强。徽商文化的精髓在于其创新精神,在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以其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其次,徽商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除此之外,徽商精神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得创新创业素质。发挥徽商精神的效应关键在于将徽商精神转化为可操作性的行为准则,要求学生将徽商精神付诸于实践于行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徽商精神熏陶下,在为人、处世、经商等方面,自觉以高素质的标准要求自己。
(二)学习徽商精神是中华传统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需要
徽商作为极具代表的良贾文化代表,对现代从商人员具有良好的教育和学习价值。徽商通权达变的创新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与当代中国经济对拼搏精神的需求相得益彰;徽商同舟共济、以众帮众的协作精神与创新创业工作对高度团结合作精神的要求具有一致性;徽商务实经营、童叟无欺的诚信精神与大学生树立诚信价值观的要求不谋而合;徽商贾而好儒的文化精神和回报社会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全民道德文化素质,对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具有一定价值。
四、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更好了解当前徽商文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情况以及两者之间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们设计“徽商文化与新时代大学生创业教育融合调查问卷”,共收回调查问卷207份,有效问卷205份。
(一)统计描述
本次调查对象共来自于全国17个省市(含澳门和香港),其中安徽省内样本量占比达67.8%,安徽省、江苏、上海、浙江等历史上徽商主要经营区域的样本达86.34%。调查对象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大学本科在读)占比73.17%,专科学历占比14.63%,已参加工作4人,占比1.95%。调查对象中在校学生占比88.78%。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关于对徽商文化的了解程度上
在对徽商文化的了解程度方面,仅有14%的调查对象了解徽商文化;56.52%的调查对象只是听说过徽商文化,但不完全了解;29.48%的调查对象对徽商文化完全不知道。关于徽商文化的传承发展方面,60.39%的调查对象认为传统优秀商文化应该继续发扬,还有37.20%的调查对象认为传统文化中既有糟粕也有精神,在学习和传承中应该有选择性的接受,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关于徽商文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上
关于徽商文化与西方经营管理文化的比较方面,66.18%的调查对象认为徽商文化与西方经营管理文化对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同样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关于是否应该将徽商文化融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81.64%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将徽商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中,有88.41%的调查对象认为把徽商文化融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有帮助。
3.关于徽商文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方面
关于徽商文化与大学生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方面,有86.23%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75.2%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通过将徽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来学习。
五、徽商文化与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
1.从高校层面
当前,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围绕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开展,通过开设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创新创业模拟实训和鼓励学生申报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等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在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素养等方面有所欠缺。但很多创业者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能力不够,而是坚持不懈的创业精神和自身的道德素养不足。徽商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如艰苦奋斗的“徽骆驼”精神、“以德治商”的诚信经营理念和“贾而好儒”的重教精神等对创业者创业意识、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所以,对于高等院校来说,首先要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意识、精神、素质培养等内容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课程体系中设置相应的徽商文化课程模块,对徽商文化的发展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等进行详细介绍。加强课程资源建设,设置相应的教研课题项目,鼓励教师开展徽商文化教学研究,建设徽商文化课程教学资源库。大力鼓励本校教师和企业高管进校、进课程,开展徽商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专题讲座等。学校应积极营造良好徽商文化学习氛围,例如可通过组建“徽商文化学社”、“徽商文化研究社团”等学生团体,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开展如“探寻徽商文化”等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去徽商的起源地,切身体会徽商文化和徽商精神。
2.从教师层面
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素质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主动学习了解徽商文化,将徽商精神融入到创业创业课程教学中。在课程设计上,重点介绍徽商的经营理念和社会责任感,并融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教学中。在教学方法上可设置“徽商小故事”、“徽商代表人物经历”等教学内容,也可以同时利用《天下徽商》《徽商》等线上优秀视频资源,开展“线上+线下”、“讲授+讨论+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学。
3.从学生层面
对于学生来说,应积极了解徽商文化的精神和内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类似徽商文化或徽商精神的学习研讨,通过图书馆、网络等线上途径了解徽商文化和徽商精神。在打牢本专业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积极参加专业实践活动,踊跃申报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徽商文化和徽商精神。学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之一,应积极走出学校,宣传徽商文化,推进徽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2010-05-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005/t20100513_120174.html
[2]许太梅.徽商文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1,(24),115-117.
[3]杨秀军.试论徽商精神对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25(5):114-116.
[4]臧亚平,陈倩.徽商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路径探析[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2020(3):89-93.
作者简介:周莹莹(2001—),女,汉 ,安徽省宣城市,本科生在读,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潘荣根(1987-),男,汉族,安徽含山,讲师,研究生,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财务及投融资管理。
金沙沙(2000-),女,汉,安徽省合肥市,本科生在读,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