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音乐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审美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然而,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注重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音乐教学的目标和方法。
一、加强师生互动,树立正确思维
要对初中生进行正确的音乐认知,培养好的核心素养,就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即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由“教学”转向“教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角色上进行转换,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发现和针对学生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初中音乐老师与初中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实时学习状况,指导他们建立正确的思考方法。比如,在学习七年级音乐上册《我的中国心》这一课时,老师要在课堂上向初中生提出问题,摸清他们对这一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出他们思想上的缺陷和缺陷,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保证他们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歌词中描述的意境有一个准确的理解,以此来唤起他们的爱国之情。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想,从而达到既能完成音乐教育的目的,又能培养出初中生的核心素养。
二、紧跟时代步伐,配备教学设施
初中音乐教学中,大都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由教师现场为学生们进行理论讲解在初中的音乐课上,大部分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做一些理论上的解释,或者是在乐器上做一些简单的说明。初中生的音乐学习方式基本以老师为中心,老师的教学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初中音乐课中,应增加与音乐教育相关的设备,以取代部分教师的功能,以减轻教师对初中音乐教学的干扰。同时考虑到初中生的生理特征,在设备的设置上要与时代相适应,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七年级音乐上册《爱我中华》这一课时,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字说明的同时,也可以借助电脑、手机、投影仪等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爱我中华》的影片,使学生能够在高效的教学设备下,更好地了解更多更专业、更国际化的音乐作品。这样,初中生就会被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设备所吸引,同时,在欣赏好的作品的过程中,还能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开阔自己的眼界,以此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让自己的音乐知识变得更加主动,同时也能培养出自己的音乐探究精神,进而培养出一定的核心素养。
三、了解基本学情,设置合适的自主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的。短期学习目标是一种时间导向型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在达到目的后产生强烈的自信与满足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给他们制定一个短期的学习目标,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自学。老师们可以对班上的同学们进行详细的剖析,并且按照他们的接受能力和音乐基础来把他们的学习目的分成不同的层次。针对音乐素养高、学习能力好的同学,可设置更有难度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比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的《茉莉花》时,可以采用情境引入法,将《沂蒙山小调》(民谣)引入到课堂中,引起同学们对音乐的浓厚兴趣,进而增加他们的课堂参与程度。运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播放有关“花”的音乐,并配以“花”为素材的视频片段,在视听的刺激下,让同学们沉浸在花的世界中,这样,“茉莉花”课的学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节课结束之后,老师还可以要求同学们在课外搜索有关“花”的乐曲。每位同学需找出一或两首歌,并对这首歌作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老师对同学们宣布了“花的海洋”这首歌,并让他们自由地组成小组,并鼓励他们勇敢地表现自己。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应针对其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基础差的同学只要搜索有关的歌就可以了。在收集歌曲的过程中,同学们的音乐理论也得到了扩展。水平高的同学可以自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设置,可以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感受音乐与思政融合的教学内容
音乐课程的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宗旨,要把音乐创作的思政因素充分发掘出来,尤其要突出民族民间音乐、歌谣传说、民间工艺等。首先,要充分挖掘音乐课程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强调音乐作品中的人文主义和音乐家的高尚品德,培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念。例如《京腔昆韵》一课是对梅兰芳先生进行的一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加入梅兰芳“蓄须明志”的情节,使其体会到其民族气节和国家情怀,从而引起师生的共鸣。同时,把音乐与其他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使他们能够体会到优秀的古典音乐的精湛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丰富的人文元素,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提高他们的国家荣誉感。就拿初中八年级的《山野放歌》来说,课程目的:透过本课程,使同学们认识到中国民间歌谣的精髓——山歌。这种类型的作品,目前学生还不太熟悉。老师在教室里引入当地的山歌,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到民歌的特色,借由比较熟悉的地方民歌,使同学们与这一单元的距离拉近,从而增加民族的自豪感,并真正爱上中华优秀的传统音乐。
结语
总之,立足于核心素养视野,初中音乐教育有其必要性。在初中音乐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以此来提升初中生的音乐素养和初中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以此来推动国家初中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教育成效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余晓情.加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落实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J].新教师,2016(8):123.
[2]冯巍巍.音乐核心素养的特征与培养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13.
[3]晏霞.浅析在音乐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与方法[J].成功,2017(12):50.
[4] 林丽清.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探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1):80.
[5]端木萍萍.以美施教以乐育人——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J].当代音乐,2017(18):35-36.
[6]唐锦梅.感悟音乐的魅力——关于培养初中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探讨[J].北方音乐,2018(7):193.
[7]荣国芳.核心素养指引发展方向——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J].北方音乐,2019(07):168-169.
[8]吴菁菁.以美施教 以乐育人——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J].考试周刊,2019(1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