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剖宫产是妇产科重要手术方式之一,能够有效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并发症,并确保母婴生命安全。由于剖宫产也是一种创伤性手术,所以手术后患者需要良好护理才能实现身体的康复。以往为产妇实施的常规护理具有统一性和固定性,没有对产妇个体差异进行考虑,因此应用中护理效果无法保障。精细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理念,注重细节管理,其护理目标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应用中不但能根据产妇实际身体状况制定护理方案,护理服务内容也具有科学性、细致性、全面性,因此能够促进产妇身体康复效率并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范围:2023年6月~2024年6月,研究对象数量:60人。纳入对照组患者数量:30人,该组最小年龄数据:22周岁,最大年龄数据:29周岁,得出平均年龄(25.12±1.12)岁。纳入观察组患者数量:30人,该组最小年龄数据:21周岁,最大年龄数据:29周岁,得出平均年龄(25.24±2.06)岁。所有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均为初产妇,经分析产妇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并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是在术前告知患者各种注意事项,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内容有以下几点:
第一,术前精细化护理。护理人员会采用专业评估量表了解产妇心理状态,如果产妇存在恐惧、担忧心理,会通过播放图片、视频方式详细讲解手术过程,也会展示成功案例,以此来缓解产妇紧张情绪。对于产妇提出的多种疑问,护理人员会针对性地解答。手术正式进行之前护理人员会仔细检查手术器械种类、数量、性能,并对产妇进行皮肤准备。
第二,术中精细化护理。护理人员会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控制在40%~60%,必要时也会播放轻缓音乐来缓解产妇紧张情绪。其次,护理人员会协助产妇摆放正确、舒适的手术体位,如果产妇手术过程中意识较为清晰,护理人员会通过语言、眼神等方式对产妇进行支持和鼓励。
第三,术后精细化护理。分娩后护理人员会采用专业疼痛评估量表了解产妇疼痛情况,如果产妇疼痛感较轻,会让其进行正确呼吸和指导期进行冥想以及渐进性肌肉放松,也会通过冷敷方式减轻伤口周围疼痛。如果采用非药物镇痛方式效果不明显,会根据医嘱使用相应的镇痛药物,使用药物期间护理人员会对产妇进行密切观察。其次,会指导患者术后6小时内禁食禁水,之后饮食从流食向普通食物过渡,饮食中也会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铁的摄入。此外,护理人员会根据产妇身体状况制订活动计划,让产妇通过尽早活动实现身体功能的恢复。最后,会指导产妇正确进行母乳喂养。
1.3 观察指标
1.3.1对两组产妇临床指标进行对比,主要从术后1天疼痛评分、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分值越低说明护理方式效果越好。
1.3.2对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实施对比,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方式获得相应数据,总分100分,≥80为非常满意、60~80为一般满意、<60为不满意,满意人数占比越高说明护理服务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结果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来进行处理,处理的主要内容有两种,分别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处理计数资料时要用例数和百分比来表示,其组间使用X2检验,处理计量资料时要用(x̄±s)标准差表示,组间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最后结果P<0.05为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产妇身体恢复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产妇临床指标对比(x̄±s)
2.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通过本身研究可以得知,观察组产妇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精细化护理会对患者生理、心理进行全面评估,之后根据评估结果落实护理方案,以此能够通过针对性、有效性护理服务使产妇更快地从手术创伤中恢复。此外,护理人员重视剖宫产产妇的心理状态,会主动与产妇交流,也会倾听他们的感受,以此能让产妇感受到关心和尊重[1]。
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康复有着积极意义,也能提升产妇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莉,董红梅,陶桂芳,等. 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手术产妇中的应用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 25 (20): 119-122.
作者简介:吴金萍(1994.06)女,汉族,广东梅州人,中级职称,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康复和产科护理质量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