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训练孩子们的乐理知识、技巧与经验,使孩子们能够平稳的、身心健康地发展。孩子们将音乐学习当做媒介,可以展示自我,培养自己的思想敏捷性,从而体验艺术美、形体美与环境美。有关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幼儿园歌曲课堂教学以老师的歌曲展示居多,孩子自己歌曲练习少,歌曲课堂教学缺乏相应的互动性,不利于孩子发挥。本文探究歌曲课堂教学中老师行为,期待对孩子音乐教育带来帮助。
一、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老师行为现状
1、奖惩与评估方法不理性
幼儿园的孩子通常是3~6岁的孩子,他的感知能力发挥还不够全面,教学需要老师好的指导。有关研究表明,老师的客观评判与奖惩方法会很大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教学中老师最多采取的是让孩子随着自己的旋律进行演唱,没有适当的教学互动性,当孩子发生不服从秩序现象后,老师会以严肃的眼神让他们注意遵守课堂纪律,孩子对老师在心理上造成恐惧。在给孩子歌曲的评估时,老师仅仅关注有无掌握某一首歌、熟练度如何,不能从孩子对歌曲的认识以及演唱中体现出来的情感、身体活动等多方面衡量。因为不规范的音乐教师教学行会将影响教师与孩子的团结,从而影响孩子们对音乐的喜爱。
2、老师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并不清楚
音乐教育才是实现美育的最重要途径,音乐教育活动必须能唤起、启发孩子体验音乐的美好情感,使孩子们利用音乐教育享受生命、热爱生活和享受生命。有关的研究表明老师对孩子音乐教育目标并没有非常清楚,很多老师觉得仅仅教学生唱歌就可以完成教育任务,利用歌曲使儿童听话就行。极少有老师意识到了歌曲的美育作用,也因此不能把音乐的概念加以内化。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建议
1、注重并强化对幼儿教师音乐素质的培养
在不同时期的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师教学成效较为重要的一项要素就是老师的文化素养水平,在幼教中特别是这样。我国一直很重视文化教育传统,人们一直追求着"学贵为师、身正为范"。秉承这一古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国家不但对学生有相应文化素养的一些具体的规范,而且也特别注重对孩子老师各项管理工作的评估,身为孩子老师,“要喜爱社会主义、祖国发展建设、喜爱学前教育工作事业,要有优良的品质;对孩子要有关爱、耐性和童心;要有文化精神、涵养,有过硬的教育、授课技能;要有健康的体魄,并能在工作中保有愉悦的心境。”根据上述特点,虽然学校已经建立了一个规模庞大,有资历、有工作经历、有知识技能的师资团队,但是经过实际检查表明,在幼儿园教学中,仍然面临着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需求无法获得完全满足,幼儿人格和发展行为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幼儿教师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的一些问题。而针对这些和幼教管理工作密切相悖的问题,幼儿教师所反映出来的各种不利孩子发展情况与教师教学思想、个人的教育素质等都是必不可分的。
2、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活动
新的幼教大纲中认为:"小学的音乐教学是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导孩子自由的、形式多样的音乐教学过程。"针对该年龄儿童的身心特征编写出一套关于儿童歌曲的课堂教学活动策划,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生动有趣,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抓住学前阶段孩子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歌曲认知的兴趣。此外还可以通过唱舞的方式,发挥出小朋友们的跳舞技巧,赋予声乐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的娱乐环境,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小朋友们了解声乐理论知识的兴趣。
3、教师要多关注幼儿实际需要,提升教学行为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每个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要从孩子的行为来了解自己的音乐水平,在音乐教学中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应适当改变,将音乐课堂充分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学、互学和展示学习的过程,提高课堂的互动和交流,让每个孩子都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与其他学生交流学习音乐的新经验,这比单纯的教师指导教学效果更好。教师还应该在音乐课上设置有效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和唱歌,如在《胡萝卜》的押韵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唱一边示范小兔子胡萝卜,提高孩子的身体和协调型,当孩子表现出问题时,教师配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掌握方法,示范效果会比教师直接的水果效果更好。
4、让孩子们聆听感受歌曲,体会强烈的情感
音乐欣赏活动需要安静的聆听体验,可是因为孩子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孩子们常常存在多动情况,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这就导致了音乐欣赏活动受到限制。所以,音乐老师要根据活动内容来做好计划,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中国古典音乐,让幼儿们欣赏一下中国传统的音乐,由幼儿自己来选择,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充分地享受音乐。因此,在音乐大班的歌曲表演课程上,老师们要首先选择一些简单和谐的曲目,如《两只老虎》《小青蛙》《欢乐的鸭子》等,并进行拍拍手的活动,然后根据歌曲的旋律进行完成,接着教师们要展开表演教学活动,"你拍一部我拍一,大象老虎就在这里;你拍二我拍二,小猫小狗也不怕",小朋友们一起听着歌曲,一遍娱乐游戏,处在一个自然而放松的氛围里,才能最大化地学习欣赏音乐歌曲。或者,老师也可以播放一个动漫视频,配上孩子耳熟能详的歌谣,《喜羊羊与灰太狼》:"别看我就是一头羊,绿草因为我变得更香,天空因为我变得更蓝.....",老师也可以组织孩子演唱,因为采用这个方式能够调动小朋友们的积极性,他们会愿意坐留下来聆听感悟。或者,老师也可以安排孩子的户外活动,引导幼儿听到周围环境的声响,鸟类会发出叽叽喳喳的鸣叫、蛙类会发出呱呱的叫声等,这都是儿童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从中孩子们能够更直接的体会不同声响的区别。
5、引入双向式的艺术鉴赏方法,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
在幼儿园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们应该引入双向式的艺术鉴赏方法,按照学龄前孩子的个人特征,来确定对艺术的教学计划。双向方式主要分为本体式和添加式,教师们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运用,努力提高孩子们的鉴赏能力。在艺术鉴赏的环节中,教师们还应该引导幼儿们完成音乐表现。比如,在儿童观赏一大班的艺术作品《大灰狼》时,教师们应该饰演大灰狼,而幼儿们也应该饰演在树林中经过的小路人;第二次老师们应该与孩子们交换声音角色,模拟大灰狼的形象,这样才能从易到难的完成音乐表现,进而认识艺术。最后,由家长们在播放歌曲《大灰狼》,孩子就能够手拉手开展唱歌游戏,但家长们要有目的的引导。添加式则是双向艺术鉴赏的其中一个方式,以增加兴趣为先。从美妙的歌声中体会乐曲的氛围与情绪,并训练孩子丰富多彩的艺术鉴赏想象力,以实现艺术教学的理想。
三、结束语
在幼儿园教学中,音乐教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教学的重要价值,实施高效的教学行为,保证幼儿健康成长,促进幼儿园教学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春凤.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探微[J].中外交流,2017,(3):275.
[2]李明光.论师幼互动与幼儿的主体性发展[J].才智,2015,(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