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他们的工作职责不同,但都要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作用。要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使其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另一方面要定期对思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其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另外,高校还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因为教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思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条件。因此,高校应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咨询活动等形式,使大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要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建立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丰富多样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建立网络论坛、QQ群等形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坚强自信、勇于竞争的品质。
三、强化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意识
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通过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活动实现的,而认识和意志都是通过自我意识来实现的。在实践中,我们应将大学生自我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努力引导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通过实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意识具有选择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从而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标,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观。这就要求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对其进行心理卫生知识、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如加强大学生对自我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情绪调节等方面知识的学习;通过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团体活动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等;通过心理咨询来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等。
四、重视心理健康咨询,提高心理咨询工作的效果
目前,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由学校的教师、辅导员、学生干部等组成,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生生源质量下降、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等问题的出现,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为了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高校应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目前许多高校都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其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和咨询技能的培训。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同时,要严格规范心理咨询工作程序,对学生进行保密原则教育等。最后,要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要加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有效联系和沟通渠道,形成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五、完善心理测试系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测试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诊断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标准之一。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的机构大多是在大学校园内设立的,这种方式虽然方便了大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自测,但却忽视了其对社会人群的影响。因此,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心理测试系统,即在学校内部设置专门负责心理测试的机构,让专业人员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心理测试系统,并对学生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大学生心理测试系统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同时,高校还应将心理测试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测试系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测试相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可以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六、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确保网络健康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信息,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使一些大学生迷失了方向。因此,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高校应通过建立健全网络管理规章制度,完善网络管理体系,提高网络管理队伍素质,加强对网上信息的监控与管理等措施来规范大学生上网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高校学生应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应学会自我调节。在处理问题时应多换位思考。对于发生在身边的事要多关注、多观察、多反思、多总结。同时应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发现心理异常学生的动向。辅导员老师还应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娥.“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大众文艺,2022(15):196-198.
2.任立,朱泽钰.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研究[J].成才之路,2022(27):141-144.
3.秦思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成才之路,2022(27):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