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目前幼儿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幼儿园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起点,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而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在幼儿教育中也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可以增添幼儿在校园的乐趣,同时也使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增强了小班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在幼儿教育中,要想幼儿对音乐可以进行更好的掌握,在小班幼儿音乐活动中,教师就需要将音乐教育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来,进而促使其成为小班幼儿学习效率以及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的一种方式。
一、在早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
在幼儿园中,早操活动是幼儿在校园一天生活的开始,幼儿园的早操活动不仅仅是一项体育锻炼的活动,同时这也是一项集体的音乐活动,组织幼儿的早操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幼儿们的体质,同时还培养了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要想将音乐节奏感有效地融入到幼儿早操活动,笔者在早操前选择早操音乐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阶段早操的运动量变化来选择不同节奏的音乐。在各年龄段早操里使用快板、铃鼓和鼓三种乐器,通过运用乐器让幼儿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例如,在早操开始的热身环节,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欢快的进行曲,通过欢快的节奏进行曲来激发幼儿参加早操活动的兴趣,同时,通过节奏明快的乐曲使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感达到了热身的目的;而在做操阶段的时候,应该要选择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这样可以促使幼儿在做操的同时也达到了一定的运动量。通过早操活动,不但锻炼了幼儿们的身体体质,同时通过在不同早操阶段利用不同的音乐节奏感来激发幼儿们参加早操的兴趣,培养了幼儿们在早操活动的音乐节奏感。
二、触觉游戏:强化节奏体验性
感受音乐节奏并不是只能依靠听觉,也可以尝试调动幼儿的触觉。教师可以给幼儿展示各种乐器,如鼓、碰铃等,然后敲击这些乐器,并让幼儿触摸这些乐器的相应部位,感受其振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了解这些乐器的发声部位、共鸣腔的位置,还会借助触觉更好地感受音乐节奏,强化自己的体验。例如,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摸摸我是谁”,首先让幼儿观察鼓、碰铃等乐器,将手触摸在其发声的部位上,感受这些乐器在发声时的振动,这样幼儿能更好地体会节奏。接着,让幼儿闭上眼睛,然后说出自己摸到的乐器是哪一种。最后鼓励幼儿展开思考,说出触摸每一种乐器后产生的感觉有什么不同。这样幼儿就对各种乐器的特点有深入的理解,体验更为深刻。将触觉游戏和听觉游戏结合在一起,能很好地提升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敏感度。这样幼儿就能加深印象,发现不同乐器适合表现不同的节奏。此外,幼儿的反应能力和感受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和发展。
三、听觉游戏:提升节奏敏锐感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将音乐节奏感有效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音乐特色活动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听觉游戏,引导幼儿根据听到的音乐节奏击打乐器,看谁击打的效果最符合相应的节奏。这样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也能提升幼儿对节奏的敏感度。在听觉游戏中,教师首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然后为他们展示一段节奏,幼儿分小组进行讨论,先让他们尝试用嘴巴模拟这一段节奏。接着,从每一个小组中选择一个幼儿,让他拿着鼓槌,其他幼儿则站成一排,手中拿着小鼓。拿着鼓槌的幼儿要按照节奏快慢依次敲击其他幼儿手中的小鼓。最后,看看哪一个小组模仿得最准确。除了使用小鼓作为乐器以外,还可以用击掌的方式来模拟节奏,这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在引导幼儿参与听觉游戏的时候,首先要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快慢,引导幼儿把握住节奏,伴随节奏的快慢敲击相应的乐器。其次还要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强弱,在遇到强音的时候要敲击得更用力一些,而遇到弱音的时候则敲击得轻一点。这样就能让幼儿形成强烈的节奏感,让幼儿整体把握音乐作品。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打击乐《小看戏》的时候,教师引导幼儿们认真地聆听音乐,感知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同时,引导幼儿们在听音乐节奏的过程中做拍手动作,让所有的小朋友们可以边听音乐节奏边拍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是不同的,因此,小朋友拍手拍出来的节奏感也是不一样的。然后在小朋友边听边拍手的时候,教师可以邀请几个节奏感比较强的小朋友来进行表演,让其它的小朋友仔细聆听这几个小朋友拍的节奏与自己的有什么不同,让小朋友讨论哪些节奏拍得更好一些,通过这种互动交流的形式激发小朋友们的兴趣,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幼儿们的音乐节奏感。
四、感官游戏:内化节奏韵律感
感官游戏指的是将触觉、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融合在一起,促使幼儿内化节奏韵律感的一种游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幼儿展示一些卡片,这些卡片上分别画着各种小动物,让幼儿想象这些动物的叫喊声,并设定这些动物代表怎样的节奏。接着,教师展示某张动物卡片,幼儿就要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节奏用乐器将其弹奏出来。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感官系统被全面调动,他们对节奏的感受能力会更强。在感官游戏中,首先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动物叫声来替代不同的节奏。例如,引导幼儿思考老虎的叫声是什么样子的,接着引导幼儿思考老虎的叫声和哪种节奏比较接近。同时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出两种不同的节奏,让幼儿对节奏进行感知。在幼儿已经能明确地区分各种动物代表的节奏后,在卡片上画上对应的简谱或五线谱,这样幼儿就会对乐曲也有一定的认识。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教师没有直接将节奏的相关知识灌输给幼儿,而是让幼儿靠着游戏自主感悟,这样幼儿就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能在游戏化的课程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的乐理知识。
五、有的放矢,差异性引导
每个幼儿都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且每个幼儿的生活环境也不同,所以说,幼儿对音乐节奏感的感知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树立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幼儿的能力差异情况,然后再针对性地及时调整音乐节奏感培养方案,做到可以根据每一个幼儿自身的特点来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感。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们的差异要积极对待,对相关的差异教学理论要不断学习,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与音乐中的特点相互结合,将差异性努力地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促使音乐节奏感教学更加得生动。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教育和各种活动融合在一起。学者陈鹤琴也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儿童的工作。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幼儿更好地感受节奏,提升节奏感,就要采用课程游戏化的方法,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赵蓓蓓.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基于幼儿一日活动[J].长江丛刊,2020(38):48-49.
[2]吴新霞.浅谈在一日活动中幼儿节奏感的培养[J].新课程·上旬,2019(15):127.
[3]谈晨.如何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培养节奏感[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9(3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