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初探
郭桂荣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郭桂荣,. 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初探[J].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2024.12. DOI:10.12721/ccn.2024.157462.
摘要: 伴随社会的持续发展,教育的意义越发显著。小学阶段乃是孩子学习与成长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在此阶段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小学德育活动无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关乎孩子们的道德品质与人格的形成。所以,对小学德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进行探究显得格外重要。本研究的目标是探寻小学德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进一步总结并归纳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为小学德育活动的实施及进一步优化提供基础理论与实践参考。期望在今后通过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能够进一步完善小学德育活动的理论体系和实施机制,持续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 小学教育;德育教育;实践活动
DOI:10.12721/ccn.2024.157462
基金资助:

一、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意义

在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征途中,德育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内涵,其核心在于坚守“以人为本、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不仅深刻体现了新时代人文教育的精髓,更是推动教师专业素养飞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灵魂灯塔。它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南针,引领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以适应教育变革的浪潮;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核心驱动力,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勇于实践,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化。

在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浪潮中,教师们秉持着清晰而坚定的教育信念,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深深植根于教学实践之中。他们致力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单一、枯燥的道德说教相比,小学德育实践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学生心灵成长的沃土。这些活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为载体,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愉悦身心的平台,更在无形中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共鸣与深刻认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自身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德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初探

(一)策划并实施德育主题班会

在小学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德育主题班会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品德成长的道路。此方法不仅在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更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精心设计的班会主题,我们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充满仪式感的学习环境,有效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使德育内容深入人心。在班会中,教师巧妙地利用黑板上的“德育在我心中”标语作为引子,明确告知学生本次班会的核心目标——让道德教育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随后,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教师为学生普及了德育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引导他们初步构建起对道德教育的认知框架。紧接着,通过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分享个人见解,既检验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又促进了班级内的思想交流。为了进一步增强德育效果,教师还精选了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下,更加深刻地理解德育的内涵与价值。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德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对道德观念的内化与升华。

(二)设计多元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面对新时期小学生好奇心旺盛、探索欲强的特点,教师应巧妙融入其兴趣点,设计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深化德育教育效果。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为例,教师可从多维度入手,构建一系列互动性强、意义深远的教育活动。首先,利用多媒体资源,精选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精神的短片,让学生穿越时空,亲眼见证先辈们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与不懈努力,从而在心灵深处种下爱国主义的种子。紧接着,组织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围绕“爱国主义的核心内涵”、“爱国主义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体现”以及“我们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在思想的碰撞中拓宽视野,还能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倾听与表达,共同探索爱国主义的真谛。随后,设置小组代表发言环节,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分享见解的舞台。学生代表们声情并茂的讲述,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思考成果,也激发了全班同学的共鸣与思考,进一步巩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果。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既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深刻见解,又适时补充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将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让爱国主义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强化集体活动,增强集体归属感与社交能力

在“双减”政策的春风下,学生的学习负担得以减轻,为教师创造了更多契机来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旨在强化学生的集体归属感。鉴于当代小学生常因家庭宠溺而缺乏集体生活经验,入学后面对集体生活易感不适,教师应巧妙介入,以活动为载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助力他们在小学阶段建立温馨的人际关系网。利用学生天性中的活泼好动,教师应精心策划各类集体活动,如团队合作游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分工与协作,共同完成游戏任务。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还促进了沟通技巧的磨砺,使学生深刻理解到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与价值,从而自觉地为集体荣誉贡献力量,培养起宝贵的团队精神。活动期间,教师应细心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记录下他们的成长瞬间与面临的挑战。对于那些暂时难以融入集体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特别关注,通过一对一交流或家校合作的方式,深入了解其心理状态,提供个性化指导与支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集体生活,享受与同伴共处的乐趣。

(四)联合家校共育,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在新时代的小学德育教育图景中,家校共育模式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璀璨亮点。此模式下,家长资源得以充分挖掘与利用,家长的角色从旁观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共同为学生编织起一张温馨、和谐的德育教育网络。这不仅丰富了德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更使学生在多样化的体验中深化了对道德价值的理解,强化了德育实践的效果。鉴于当前家庭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溺爱现象,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独立能力,家校双方需紧密合作,创新性地设计家庭德育任务。从简单的烹饪尝试到家务分担,再到日常采购等实践活动,每一项任务都旨在让学生在家庭这一最温暖的港湾中,学会责任与担当,锻炼生活技能,培养自主意识。这些活动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更是亲子情感加深的催化剂,为构建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高效沟通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定期的交流与反馈,双方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德育活动中的表现与成长,共同调整教育策略,确保德育教育的连续性与有效性。

结语

总之,在探索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征途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花开总有期,静待萦香时”的哲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家校共育的努力,我们见证了学生们在德育道路上的点滴成长与蜕变。愿我们持续耕耘这片德育的沃土,用心培育每一颗幼小的心灵,静待他们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芬芳,让德育之花在小学的校园里绚烂绽放,香飘四溢,惠及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段满萍.新时期加强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2021(47):23.

[2]张金福.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途径再思考[J]. 教师博览,2021(33):17-1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