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课程存在的价值在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提高学生体验美、鉴赏美的能力。《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音乐课程的内容包括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方面。其中,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往往是以唱歌课为主,传授音乐知识为辅的模式,忽略了音乐创造的重要性。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音乐创造,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储备的文化知识、音乐知识,对音乐进行改编或创造。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音乐课堂的创编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课堂片段】
片段一:歌词的创编
《野兔饿了》是一首活泼的儿歌,歌曲由四分音符组成,歌词一字一音,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结构短小,共有四个乐句。歌曲朗朗上口,歌词也富有教育意义,学生很快掌握歌曲,懂得不能做不劳而获的事情。在拓展环节,笔者让学生尝试创编歌词,这首歌曲讲的是野兔饿了,那野兔还出现了什么情况呢?大家按小组讨论一下吧。
学生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有的野兔吃饱,有的野兔开心,有的野兔困了……讨论过后,教师请一组学生上台展示:
野兔困了,伸伸懒腰,打个哈欠想睡觉。
想起书包,还没整理,连忙下床整理好。
再把衣服准备好,明天上学不迟到。
野兔困了,伸伸懒腰,安心上床睡着了。
“歌词简单,却画面感很强,是不是都在歌词里看到了平时的自己呀?”。其他学生在台下笑作一团。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刚刚我们创编的都是野兔的故事,但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素材可以发掘,例如春天来了,春天有什么景象?你们能试着创作一下吗?”
新一轮的头脑风暴开启。同学们各抒己见,每个小组都上台表演。有个小组给了一个大惊喜:
春天来了,春雨沙沙,小草小草要长高。
春风吹来,花朵开了,春天春天已来到。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小朋友们,快动起来,珍惜时间我做到。
“太棒了!从描绘春天到提醒大家珍惜时光,创编得很精彩!”教师赞叹道。这个小组的创编也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最后,全班一起将《野兔饿了》《野兔困了》《春天来了》串烧演唱,同学们觉得自己创编的版本和原版不相上下,学生的情绪高涨,纷纷表示以后要多多改编,做小作词家。
片段二:节奏的创编
节奏来源于生活。在教授新节奏型 X XX 和 XX X 的课上,教师首先请学生念短句:“中国队 加油”“小兔子 乖乖”。请学生把念出来的节奏用手拍出来,再将节奏写出来。
X X X X X X X X X X
中国 队加油 小 兔子 乖乖
得出新学的节奏型X XX 和 XX X ,教师将今天学的和之前学过的单个节奏型 X 、XX、XXXX、X—、O 分别写在卡纸,(一张卡纸,一个节奏型,多做几份)将卡纸以小组为单位发给学生,预设好节拍和小节数,让学生随意组合创编,教师先示范一次。
X X ∣ X X X ∣ X XX XX X ∣X -‖
每个小组进行组合节奏,并把节奏拍读出来,锻炼学生基本的节奏创编能力。在学生创编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教师提高难度:“同学们,我们刚刚创编的是最基本的节奏,现在我们来学习改编一下歌曲的节奏。”播放《小星星》和《小星星变奏曲》。让学生思考两首歌曲有没有相似之处?
“第一首是小星星,第二首好像是小星星,又好像不是。”学生回答。
教师介绍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是由一个主题和12个变奏组成。这12个变奏采用了增加装饰音、改变速度、改变节拍等方式,我们平时听到的《小星星》就是第一个主题,加上歌词改编而来。同学们试着用这些方法,利用我们学过的节奏型,也来改编一下《小星星》吧。
同学们开始改编节奏。教师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改编成果。
一闪一闪 一闪一闪 ∣亮 晶 晶 ∣满天满天 都是都是 ∣小 星 星∣
这位同学把两句的第一小节中八分节奏改成十六分节奏,同学们觉得这样改编简单又好听。
一 闪 一闪 ∣ 亮 晶 晶∣满 天 都是 ∣小 星 星∣
这位同学除了改编歌曲的节奏,还改变了节拍,变成了三拍子的歌曲。教师问其他学生:“变成了三拍子,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一位同学回答:“感觉紧凑了,好像星星都连在一起了。”“好神奇呀,改变了歌曲的节拍,整首音乐的感觉都不一样了!”还有一位同学也说。
片段三:旋律的创编
《雨的节奏》是一节音乐游戏课,在音乐游戏中复习和巩固“X 、XX 、XXXX、 XX X”这4种节奏和休止符,并创编旋律来进行情境演绎。教师根据教材上的故事形式导入,复习节奏型,将故事发生的节奏板书如下:
雨的节奏
X X ∣ X X ∣
(小雨)ta ta ta ta
X X ∣ X X ∣X X ∣ X X ∣X O ‖
小 雨 快 停, 改 天 再 下 吧!
X X X X∣X X X X∣X X X X∣X X X X∣
(中雨)titi titi titi titi titi titi titi titi
X X ∣X X X∣X X X X∣ X X ‖
雨 呀 快停 吧,我们 要去 郊 游。
XXXX XXXX ∣ XXXX XXXX ∣ XXXX XXXX ∣ XXXX XXXX ∣
(大雨dilidili dilidili dilidili dilidili dilidili dilidili dilidili dilidili
XXXX XXXX ∣ XX X XX X ∣X X X ‖
雨儿快停,雨儿快停,别下啦,别下啦, 别 下 啦!
X X ∣ X X ∣
(小雨)ta ta ta ta
X X ∣X X X∣ X X ∣X X ‖
雨 儿 快停 了, 快 要 停 了。
同学们,我们把雨的节奏都写出来了,但是只有节奏和歌词,还少了旋律,我们一起用“1、2、3、5、6”五声音阶,小组内讨论,试着把小雨的旋律写出来吧!
讨论结束,有一个小组展示:
1 2 ∣ 1 2 ∣
(小雨)ta ta ta ta
1 2 ∣ 1 2 ∣1 2 ∣ 3 5 ∣6 O ‖
小 雨 快 停, 改 天 再 下 吧!
另一小组展示:
5 3 ∣ 5 3 ∣
(小雨)ta ta ta ta
5 3 ∣ 5 3 ∣5 6 ∣ 3 2 ∣1 O ‖
小 雨 快 停, 改 天 再 下 吧!
教师将两条旋律分别用钢琴弹奏出来,让学生选择哪条旋律更适合?
“我觉得第二条旋律比较适合,我们之前学过《降落伞》,降落伞落下来旋律是下行,‘5 3’也是下行,像下雨落下来的感觉,所以我觉得第二条比较适合。”有一位学生举手回答道。其他同学都点点头。教师说:“这位同学还运用上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真是学以致用!这一条旋律的后半部分很好听,但是我们描绘的是下雨,有点失落的心情,旋律下行来表现更适合,那我们就用第二条旋律来继续创编吧!大家想一想,中雨应该配上什么旋律呢?
有一位同学举手:
5 3 ∣5 5 3∣5 6 3 2∣ 1 1 ‖
雨 呀 快停 吧,我们 要去 郊 游。
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另外一位同学举手:“老师,我改了一点,您听听。”
5 3 ∣5 5 3∣5 6 3 5∣ 6 6 ‖
雨 呀 快停 吧,我们 要去 郊 游。
教师问:“这位同学改变了旋律的后半部分,你为什么这么改呢?”
“我觉得后面这样唱,可以表现我们很想出去玩的心情。”该同学回答。其他学生哈哈大笑。
教师说:“是的呀,我觉得把原来的旋律下行调整为上行,这样一来,的确有一种期待雨停的小兴奋。那我们继续大雨的旋律创编吧。”
慢慢的,学生创作,教师弹奏,学生调整,一首完整的曲子就创作出来了,大家还把曲子取名叫《雨的旋律》。
雨的旋律
5 3 ∣ 5 3 ∣5 3 ∣ 5 3 ∣
(小雨)ta ta ta ta ta ta ta ta
5 3 ∣ 5 3 ∣5 6 ∣ 3 2 ∣1 O ‖
小 雨 快 停, 改 天 再 下 吧!
5 6 5 3∣5 6 5 3∣5 6 5 3∣5 6 5 3∣
(中雨)titi titi titi titi titi titi titi titi
5 3 ∣5 5 3∣5 6 3 5∣ 6 6 ‖
雨 呀 快停 吧,我们 要去 郊 游。
6655 6655 ∣ 6655 6655 ∣ 6655 6655 ∣ 6655 6655 ∣
(大雨)dilidili dilidili dilidili dilidili dilidili dilidili dilidili dilidili
5566 5533 ∣ 55 3 55 3 ∣3 2 1 ‖
雨儿快停,雨儿快停,别下啦,别下啦, 别 下 啦!
5 3 ∣ 5 3 ∣5 3 ∣ 5 3 ∣
(小雨)ta ta ta ta ta ta ta ta
5 6 ∣5 5 3∣ 5 3 ∣2 1 ∣5 5 6 6 ∣1 - ‖
雨 儿 快停 了, 快 要 停 了, 雨真 的停 了
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学生唱着自己创作的歌曲,格外开心!
【课堂反思】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创编与活动”的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把创编活动贯穿于各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穿插音乐创编活动,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
一、发挥想象、创编歌词
艺术来源于生活,歌词是生活语言的艺术化。在创编歌词的环节,引导学生在理解原歌词的基础上,注意旋律节奏,发挥想象力,进行创编歌词。例如片段一,《野兔饿了》这首歌曲歌词一字一音,结构规整,很适合歌词创编。在刚开始创编时,学生将野兔拟人化进行创作,困了、醒了、吃了、喝了等等,创编得热火朝天。再次创作时,让学生跳出“野兔”的模式,但如果让学生自由创作,天马行空,浪费教学时间,效果也不一定好。教师设定了以春天为主语进行创编,学生发挥想象,纷纷用艺术化的语言描绘春天,更有学生引申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提醒小朋友们要珍惜时间。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教师要善于引导、预设,让“创作”的种子落到学生的心里。
二、学习方法、创编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奏的创编需要学生先掌握单个节奏型,在清楚节拍的前提下,进行随意组合来创作完整的节奏。对于基础较弱、年龄段较小的学生,教师可现将节拍和小节数设置好,学生以填空节奏的形式进行创编。对于有一定程度的学生,可让学生自行设置节拍,自由创编节奏。在片段二改编《小星星》的节奏上,先让学生欣赏《小星星变奏曲》,介绍音乐多种的变奏方式,拓宽学生的想象,再进行改编。通过创编,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节奏会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
三、不断尝试、创编旋律
旋律创编是一种创造性的音乐行为。旋律创编需要考虑到节拍、节奏、歌词等音乐要素,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尝试,及时记录。在片段三《雨的节奏》这一课上,由于学生是二年级,教师要求学生用“1、2、3、5、6”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编,确保旋律的悦耳性。教师要对学生创编的旋律记录下来,用钢琴弹奏,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音乐知识对创编的旋律进行讨论,再次调整,让创编的旋律更加完美。学生演唱自己创编的歌曲,特别有成就感,在音乐课上,学生从“要我编”到“我要编”,再到“乐于编”,质的改变,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动力。小学音乐课堂的创编环节除了以上三种形式之外,还有律动创编、舞蹈创编、音乐故事创编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音乐基础,循序渐进地开展创编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让学生乐于创编,善于创编,享受创编带来的快乐与自信!
参考文献:
[1]端小花.浅析小学音乐课堂上精彩的创编小环节[J].美育体育,2020(1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