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开展小学音乐中的德育教育
孙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孙佳 ,. 浅析如何开展小学音乐中的德育教育[J]. 中国音乐学报,2021.8. DOI:10.12721/ccn.2021.157086.
摘要:
音乐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偏弱,在音乐学科中渗透德育知识,可以丰富德育教育的路径,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在保证音乐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同时,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全面推动小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 开展小学音乐德育教育
DOI:10.12721/ccn.2021.157086
基金资助:

小学的音乐大多都是学习一些简单的乐曲,乐曲往往能传达某种精神,小学生还没有树立起完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时候通过音乐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是很有效的,不仅可以在音乐课堂上提升他们的审美以及情操,还能锻炼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小学的音乐教师必须优化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将音乐教学和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在提高音乐教学效率的同时,更好地渗透德育知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进步。

一、小学音乐中德育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小学时德育教育开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生活习惯及性格特点还没有养成,大多数学生处于对外界十分好奇的阶段,他们对于品德与音乐都可以称为是一窍不通,那么在音乐中渗透德育教育就相当于学习新的事物,他们不会有抵触心理。而且小学时期学生对于教师有一种敬畏之心,他们也更加配合教师的指导,音乐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起来也相对顺利。还有就是要从音乐的本质来讲德育教育的必要性,音乐、写作、美术都可以是心灵的表达。它们可以无声地表达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真正注入情感的乐曲,每个人都能从中感受到音乐的不俗,虽然小学生并不懂乐曲歌词的含义,也不懂旋律的精妙,但是他们还是可以隐约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力量,这种力量慢慢汇聚起来,成为树立良好“三观”的基石。学生在未来压力过大的时候也可以有个情感的宣泄口,这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持久的。在小学阶段尽量让学生学习积极向上的、有正能量的歌曲,除了基本的儿歌学习以外,也可以学习爱国歌曲,比如,革命歌曲就可以让学生理解中华儿女的器宇轩昂以及中华民族的跌宕起伏。

二、开展小学音乐中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如果想在小学的音乐学科中更好地渗透德育知识,教师应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意识到音乐教学和德育教育结合的重要价值,科学地应用各种德育因素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保证德育渗透的有效性。音乐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材为指向的,为此,教师需要深入对音乐教材的研究,挖掘音乐教材当中蕴藏的德育因素。

(二)欣赏有民族特色的音乐

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个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分分合合,到如今的稳步发展、繁荣昌盛。在各个时期小学生都会受到外界影响,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这个时候就要让学生多了解现在的安逸是先人们抛头颅、洒热血拼来的,让他们学会居安思危。在学习歌曲的时候对于歌词也要进行解释,比如,在学习《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的时候,不仅仅是教会他们唱歌,还要将国旗的含义讲解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国旗的庄严与自豪,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还有就是在学习《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这首歌的时候,让他们了解56个民族的大概情况,要学会友善、和谐。将歌曲背后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歌曲,并且在学习歌曲时慢慢地理解中华民生活中的各种优良品质和民族精神。

(三)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音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同时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德育渗透的效果,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教师在带领小学生认识乐器时,教师应当使用多媒体资源播放乐器演奏的乐曲,带领学生掌握不同乐器的独特音色,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直接演示乐器的使用,让小学生能够听音频判断主要的乐器。在逼真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带领小学生一同感受音乐和乐器之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和小学生讨论每个个体的特点,引导小学生发现其他人的差异,体会不同个体间的差异美,让小学生平等地对待其他的同学、朋友与亲戚等,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养。

(四)融入情感,陶冶情操

音乐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在示范演唱结束之后,应当立即引导小学生进行学唱与跟唱,让他们基于自身的理解在歌曲的演唱当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实现思想和情感的升华。此外,音乐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肢体配合投身音乐学习,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会到更为真实的情感,音乐教师可以积极地让学生表演舞台剧、舞蹈和音乐剧。教师还可以鼓励小学生积极合唱,合唱是一种需要多人共同参与的活动,可以让小学生感受到相互配合、团结合作的重要价值,而且在合唱的环节中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评价与学习,指出同伴的不足,提升歌曲演唱的效果,同时还可以促进小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陶冶小学生的情操,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思想水平。

(五)端正学习态度,培养集体意识

教育教师之所以称之为教师,就是因为他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教授和引导,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在课堂上,在学习音乐时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要教导学生端正学习音乐课的态度,不要因为音乐课不是考试科目就让他们放松态度学习,上课前要向得问老师问好,上课时要注意学生的坐姿端正,同时为学生讲解课堂上的行为规范,在教师说要合唱的时候,所有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而不是滥竽充数,让学生养成集体意识。

三、结语

总之,小学音乐的教学是潜移默化影响学生道德思想品质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除了教他们最基础的乐理知识,也要注意用音乐来感染他们,让他们逐渐从音乐中了解生活中的思维情感,让音乐成为生活和心灵的桥梁,教会他们做人处事的道理,让德育教育慢慢渗透到音乐中来。

参考文献:

[1]苏郝双.试论小学音乐课程中如何渗透道德教育[J].考试周刊,2019(28):116.

[2]张娴雅.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的原则及路径研究[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20(3):4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