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的施工中随着工程施工规模逐渐扩大,混凝土施工结构也比较常见。所谓的混凝土结构就是指施工的高度超过一米的构架结构,因此针对这类结构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方式。由于这一工程的特殊性很容易出现水化反应。并且受到温度以及湿度的影响。从而产生不良的裂缝质量问题,这就需要在混凝土施工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注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掌握以及后期的养护措施。
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概述
近几年,人们对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使得混凝土结构施工备受关注,尤其是其质量问题。鉴于此,施工时必须要熟悉掌握混凝土结构的的原理以及施工时的具体要求。首先,混凝土的构成需要使用水泥凝胶材料,再使用砂、石、水,按照一定的参数比例,再使用相关设备进行搅拌,构成混凝土。将混凝土应用到土木建筑工程中,对其强度和技术质量要求较高,且对整体工程有着良好的施工成效。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材料的配置存在问题,浇筑和养护工作不合理,那么这就会对整个工程带来影响。对此,就需要施工人员从前期的混凝土施工方案设计、材料选择等,再到后期的浇筑养护都需要严格的按照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要求进行规范施工,否则极易引发各种问题,例如一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时没能及时的将结构内部水化热排出,导致结构内部存在较大的温差,造成裂缝现象。对此,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工作一定要一次性完成浇筑,而且要严格控制配材料配比,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2.1做好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
对于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在进行混凝土结构建设之前需要做好对应的准备工作。这是保证工程顺利施工的关键。首先,需要结合实际的地址情况对现场进行严格的勘察,确保工程施工不会受到地址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次,施工材料的准备工作。混凝土浇筑施工最常见的材料主要是砂石、水泥以及相应的添加剂。在建施工之前需要严格的做好混凝土比例的控制,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强度达到工程施工的要求。同时使用合理的外加剂确保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时候粉煤灰的使用主要是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外加剂则是可以延缓混凝土凝结的速度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这样可以减少施工质量,裂缝等问题的发生。混凝土合理配合比配制在混凝土制作的过程中原材料的配合比是影响混凝土整体性能的关键因素。所以,需要对配合比进行严格的控制,结合工程的施工设计要求以及施工标准,进行合理的比例的设置。如果比例配置出现了问题,将会给工程带来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混凝土配制过程比较复杂,其混凝土的比例需要结合现场的气候环境施工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在施工之前还要做好相关的实验分析。经过实验可以检测出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否达到了标准的要求。
2.2混凝土的运输
在混凝土材料运输的过程中,如果保管措施不当就会对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运输的时候需要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防止混凝土的质量受到不良的影响如果运输的距离较长,那么在运输的过程中,混凝土就会出现离析以及凝固的现象,这一现象会给混凝土的使用带来缺陷。因此,为了防止这一问题的发生,就需要在混凝土出站的时候做好质量的控制,整个运输的过程中都要保证罐车持续不断的搅拌,同时避免任何的添加剂。泵送设备的相关零件也要做好对应的维护,确保运输过程中对混凝土的使用效果。
2.3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施工中操作工艺是否标准,直接决定着其性能的稳定性。所以,在建筑工程中要从基础施工抓起,在混凝土浇筑环节选用无缝工艺,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控制:第一,充分了解工程方案结合以往施工经验,事先做好工程实施规划,制定科学的操作规范,并严格执行,为建筑工程质量保驾护航。第二,尽量缩短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严防在输送环节性能发生变化。此外,在材料进入建筑工地前,必须要进行科学实验,认真分析其性能是否满足使用需求,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更换,从源头上切断风险。现场混凝土的输送,最好选用泵送,有效保障了现场浇筑质量。第三,浇筑施工非常关键,在具体实施中,要选择适宜的高度及厚度,细节上做好把控,保障完工的项目符合工程的使用需求,尽量避免失误发生,降低安全隐患。
2.4施工裂缝的防治
在土木工程的施工中,为了有效地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发生,就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原材料的保存,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以及使用性能。还要设置对应的管理仓库负责材料的存储,然后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定时定量的原材料领用。另外,还要对原材料进行对应的遮盖处理,防止材料受到雨水、阳光的侵蚀从而发生变质的问题,有效地避免裂缝的发生。其次,为了能够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在进行浇筑施工之前对于工程的施工模板、结构、钢筋等尺寸要进行严格的复查,如果发现其中某一部分存在缺陷需要及时的更换,进行浇筑振捣的时候也要保证振捣均匀,合理地降低裂缝发生的概率。最后,施工人员还要严格的控制钢筋的合理使用,在进行振捣施工之后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这样可以降低裂缝的发生。由于受到工程施工要求的影响,还需要对工程进行分层浇筑,确保每一层浇筑施工的质量,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上一层的混凝土必须工作完成。最后,如果混凝土出现了沁水、骨料下沉等不良的情况,为了避免裂缝的发生,施工人员还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合理的压平处理。
2.5养护技术
混凝土作业完成后,要根据工程实际制定适宜的养护计划。养护工作重点是监测混凝土主体内外温差变化,结合需求做出湿度调整,有效延缓温度骤降或骤升现象出现,防止表皮干裂现象发生。目前常用的防护措施,是在表面覆盖塑料膜进行温度调控,有效缓解外表面的温度突然下降,水分流失少,表面就不易出现干裂。另外,要根据现场需求铺设隔热层,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土层厚度过大导致内外的温度差异较大。
结语
结合上的内容可以看出,在我国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其施工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因此为了保障施工的效率,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提高对混凝土施工的重视。结合实际的情况做好混凝土的配比浇筑振捣以及养护等相关措施。同时还要防止裂缝的发生,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实现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全面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谌志涛.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略谈[J].门窗,2019(14):108.
[2]赵大勇.论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9(28):211.
[3]徐建月.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27):165.
[4]孙桂芳.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门窗,2020(16):89+91.
[5]邹恒静.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门窗,2019(16):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