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 论
中国钢琴作品《山泉》是《山曲四首》之一,是音乐家崔世光20世纪80年代初期创作。这首乐曲全曲结构清晰,旋律多为再现,风格灵动、高雅。作曲家以山水为题材,将自己所见收入到曲目当中。《山泉》音乐色彩明亮、寓情于景;体现了作曲家的情景结合的写作风格。崔世光将西方创作方式与中国传统民间小调结合,使乐曲更加有层次。用钢琴的音色模仿水流的声音;同时也将钢琴模仿古筝的音色加入作品之中;作品中左、右手大量使用分解和弦,相互交替,描绘出潺潺溪水若隐若现,作曲家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2 崔世光《山泉》创作背景
钢琴曲《山泉》创作于八十年代初,是《山曲四首》的其中之一。是崔世光在西方留学过后,看到傍山美景后,用作曲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套曲的核心描绘“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山水图的自然风光。套曲《山曲四首》分别为《山歌》、《山峦》、《山泉》、《山花》这四首组成,表达了崔世光对湖光山色的喜爱。《山泉》是由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组成,节奏上弱化了节拍的强弱关系,使音乐成显现出波荡起伏的流动之感。崔世光主要创作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中国钢琴作品,七十年代末,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正处于一个复苏的时期,大多数作曲家在探索中国民族音乐的出路。崔世光也以山水题材为创作背景,创作了钢琴套曲《山曲四首》。它包括《山歌》、《山峦》、《山泉》、《山花》这四首。在作品《山泉》中,可以感受作曲家把中国民间小调与西洋现代音乐的元素相结合。
3 崔世光《山泉》音乐风格
民族音乐风格是中国民族音乐里非常重要的元素,具有表现的重要功能。在中国钢琴作品中,有大多数对作品民族音色乐器的模拟。而《山泉》通过模仿中国传统乐器古筝的音色,同时也传达出了我国传统音色的特点和音效。
3.1 曲式分析
中国钢琴作品《山泉》是崔世光钢琴套曲《山曲四首》中的第三首,全曲为121个小节。中国民族五声调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因此,崔世光在《山泉》的调性上采用了,降E羽-D羽-B羽-A羽-E羽之间不断转调。作品为带再现的三部性结构,在节奏上弱化了节奏强弱的关系,让音乐有流动感。和弦外音突出,大量运用四度与五度的和弦叠加,在听觉上增加了民族特点;在音乐色彩上,用装饰音和琶音来表达中国山水画的壮阔、大气。这些手法都是民族特色在音乐中的渗透,让听者身临其境。
3.2 音乐风格分析
钢琴作品中以崔世光的《山泉》为代表、引用到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题材“水”作为创作灵感,在诗词、琴棋上常有所见,因此含有“水”的作品比比皆是,过去有古琴曲《高山流水》,现有崔世光的《山泉》。乐曲主题的开始(1-14小节),崔世光就把这首作品的核心内容明确的展现在演奏者面前。隐隐约约浮现出一股细流涌下,利用左右手旋律重复;左右手的默契配合,仿佛听到水滴的回音在耳边回响,演奏者来达到上述的演奏意境。第二段(15-29小节)的主题回到了g小调,右手还是采用复调的手法;使听觉上两个主题不断交换起伏不断。潺潺的小溪流水在山间串流,线条音乐的强弱起伏可以更加加深音乐表达的意境。中间部分(30-42小节)运用四五度的叠加,小溪流水慢慢形成了山泉喷涌而下,和第一、二段营造无比舒缓而细腻的形成鲜明对比。崔世光善于用音乐色彩来表达所思所想和炙热的感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运用音乐旋律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最直接、最朴素的传统民族音乐来展现自有的独特风格。使用“泉水”的元素为中心,一线贯彻全曲寄托思想,也是不可分割的优秀传统。正如崔世光自己所说“中西结合,洋为中用”。
4 崔世光《山泉》演奏技巧
钢琴演奏技巧在作品的处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是需要双手配合的活动。需要双手的协调性;还需要脚踩踏板的相呼配合和运用。演奏技巧主要由触键的处理、力度的处理、音乐情感的表达来相辅相成。双手演奏时,左右手旋律交换,模仿泉水的回声。弹奏时需要第一句旋律渐强,第二句可适当弱下去;如同两人对话一般。在核心部分的弹奏中要求音色干净,带有一点颗粒性。用手指的指尖弹奏,手腕少,手指的动作不能太大;身子随着音乐带动,双手注意力度的支撑。展现出了山泉流水的包容平和的态度。这一段像两条小溪流从岩石中泵出,缓慢向山下“走”。溪水打击在岩石上溅出了水花。第16-29小节主题部分再次呈现出来,右手加入了主旋律,仿佛“泉水”喷入的第二个阶段到来了。弹奏时要求左手伴奏均匀,右手旋律突出。第22小节左手两个单音同时也要沉下去,力量不能太轻。30小节的平行四度音程的叠加,主题又进一步推动了,给下面的音乐打下铺垫。
4.1 演奏技巧分析
中国钢琴作品《山泉》全曲为降B大调、8/12拍为主。八拍子为复拍子的节奏形式,强弱关系明显突出,灵活多变;主要出现在民歌当中。A乐段(1-23小节)是温柔细腻的中板,开篇描绘出了流水潺潺的景象,前面两个小节是主题的主要表达部分。第1-15小节,演奏时要求左手力度控制均匀,收放自如、线条感拉长左手单音沉下去,重音突出。在A乐段的弹奏中,用手指的指尖弹奏,手腕少,手指的动作不能太大;身子随着音乐带动,双手注意力度的支撑。主题再次呈现的部分,左手保持不变弹奏均匀,右手仍然用指尖的力量用指尖处的肉垫;带动一点手臂的力量,右手音色听起来厚重一点,和主题部分对比要强。弹奏时,下键要迅速,手腕自然放松,肩膀放松,弹奏出颗粒饱满的音色。弹奏练习时,速度不能够太快。若速度太快就失去了作者想表达作品的本意,A段主要表达的是安静、动听;泉水清澈的场景。
4.2 音乐情感的表达
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具有民族美的特征,在弹奏时可以察觉和感受到如何去表现音乐作品感悟作品中的真情实感,这就需要演奏者弹奏时,对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泉水流向大海甚至更远。总有一种余音绕梁之感,山泉越奔越远;渐渐的离开人们视野之外。音乐和音色彷佛泉水喷出来的水花一般久久未去,在乐曲的倒数第二小节上的空拍,造成遐想。最后一小节的和弦上的延音记号,留出了空间遐想,耐人寻味。
参考文献
[1] 扈悦.钢琴曲《流水》与《山泉》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术比较分析[J].黄河之声;
[2] 余多.钢琴曲《山泉》赏析[J].琴童2019(05-15);
[3] 王亚萌.印象派主义音乐风格对张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影响—以崔世光《山泉》为例[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
[4] 李格格.以《山泉》为例—浅析中国钢琴作品中的传统美学思想[J].2016(10-01);
[5] 刘昕.崔世光钢琴作品《山泉》中“水”元素的演绎[D].福建:福州师范大学2020(03-23);
[6] 李志.浅析崔世光钢琴曲《山泉》的创作特征与审美价值[J].音乐时空201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