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也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良好的节奏感和节奏能力不仅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掌握了良好的节奏感,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演奏音乐作品,也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的美妙和魅力。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节奏能力并不容易。他们往往缺乏对音符的理解,也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运用身体去配合音乐。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培养节奏能力。基于此,本文将从多方面探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节奏能力,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培养节奏能力的重要性探究
1.1提升兴趣,培养乐感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节奏课上,老师只会简单地教一两首儿歌,让学生能够哼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甚至都对自己的学习内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认识,也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节奏训练不只是让学生理解并有所感悟,也应该是让学生感到趣味十足,在兴趣的吸引下不由自主地加入节奏学习中。要想达到这个目的,节奏训练的形式就很重要了。教师不应该过分地追求理论知识的讲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是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从而让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带领学生翱翔在音乐海洋中。[1]
1.2记忆增强,夯实基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是承载音乐表现的重要形式,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环节。因此,学生只有牢固地记住了节奏,才能在深层的理解中表达出音乐内涵。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节奏的记忆是复杂且困难的。所以只有通过节奏训练结合身体节奏,将音乐的复杂节奏转变为身体节奏的记忆。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相对轻松地记住音乐节奏,为音乐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1.3智力发展,有效开发
小学阶段学生大脑发育速度较缓,所以更加需要对思维和智力进行训练。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节奏训练向学生教授音乐,可以有效平衡学生的大脑功能,达到训练大脑和协调身体的目的,使学生的大脑和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通过有节奏的训练,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也能在训练中得到相应的开发智商的功能。
二、节奏教学现状探究
2.1课堂气氛影响
在听到音乐节奏之后,学生的身体就会不由自主地跟随着音乐开始律动。只有在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独立体会音乐。但目前的小学音乐课堂几乎没有适宜的节奏学习氛围。学生会在紧张和限制的环境中感到不安,这将导致他们的大脑和身体无法放松,不能够正确学习和认知节奏。
2.2方法过于枯燥
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节奏训练中,教师通常会给学生一些示范和教学,能够起到降低学生节奏训练的学习难度的作用,帮助他们有效地掌握节奏训练。但同时,也会使学生容易陷入某种固定心理状态,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因此,需要教师在有节奏的训练方法上积极创新,打破陈规。
三、培养学生节奏能力的教学分析
3.1激发兴趣,推进参与
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进行学习的最有效的催化剂,尤其是小学生,对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因此,在小学音乐节奏教育中,要充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节奏的积极作用。[2]所以必须要教师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只有让学生回归课堂学习的主导地位,学生才能更加自主、深入地感知和理解音乐的节奏,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和魅力。其次,教师还应把通过节奏训练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趣味性的处理,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形成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关于“动物”的音乐时,教师就可以用动物的叫声来模仿音乐的节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也可以让学生跟着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有节奏地演唱一首音乐。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还能达到培养学生节奏能力的目的。
3.2把握训练,融入游戏
学生还没有良好的理论学习能力,所以单纯枯燥的讲述乐理知识,学生是无法真正理解的。只有在节奏训练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才能增强节奏训练课堂的乐趣。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设置有趣新颖的节奏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获得节奏理解。教师可以设计节奏游戏,例如通过肢体语言的方式来表现节奏的变化。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根据音乐的节拍练习击打、跺脚和其他身体动作来模仿鼓点等。还可以根据简短的童谣进行拍手节奏训练,例如在音乐的节奏中逐渐加快手上的拍手动作,并以此作比赛。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节奏感,还能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这样游戏化且生活化的游戏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印象深刻,还能增加趣味性和学生积极性。
3.3巧用乐器,增强理解
在音乐教学中,乐器是增强音乐的最佳媒介。乐器可以形象的表达音乐,学生可以通过乐器来表达音乐,能够激发创作音乐的动力。学生还处在模仿阶段,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所学的节奏和旋律。在学生接触到乐器的时候,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演奏曾经听到的旋律。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还能够学习不同乐器反映出的不同的音乐风格。[3]演奏乐器不只是增加了趣味性,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见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让教学课堂更有趣、更多样化,活跃的课堂给学生带来更多欢乐,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发布节奏演奏小任务,让学生来演奏,把音乐节奏感的体会直观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既能让学生在愉悦感中自觉学习,还能够无形中增加对音乐的理解。
3.4结合技术,直观理解
在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新媒体作为一种高效的教育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和学习中。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势,包括其中音乐资源丰富,可选择性大等。教师可以在网上找有关音乐节奏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感受中,获得直观地对节奏的理解。这种新媒体模式下,学生不再会对老师单调地讲解理论感到迷茫,而是会意识到节奏学习是丰富多样且生动有趣的。人类最直观的感知就是听和看,在学生观看音乐节奏视频的时候,他们充分调动了视觉和听觉感官,在最直观的影响下感受节奏。例如,根据节奏训练主题,教师可以播放相关踢踏舞视频,在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节奏中,学生必定大受震撼。
四、结语
综上所述,节奏能力培养作为小学音乐学习的重要元素,应该重视起来。因此,教师应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音乐节奏学习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节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悟水平,让他们在未来有更深的音乐理解。
参考文献
[1] 管丹丹.小学音乐课中节奏能力培养实践策略[J].新课程·中旬,2020(01):307.
[2] 张晓琳.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
[3]张超旭.小学音乐节奏能力培养[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0(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