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门十分丰富的学科,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在初中阶段通过学习历史这门课程,能够带领学生认识到国家形成的过程,以及我国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有多么强大。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人才培养各个阶段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师和教育学者们都认识到,问题意识的养成对学生学习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他们便会对所学习和接触的知识进行主动思考,这样就能够有助于塑造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对学生自我人格的不断健全带来巨大的帮助。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问”的重要性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他们的记忆力较强,学习效率也比较高,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根据教材内容学习和了解,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会让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阻碍。而长期受到这种学习习惯的影响,他们的成长也会因此堪忧。由此加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便能够带动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对老师讲述的课程内容展开思考,帮助他们从青少年阶段就养成更为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能力
在初中阶段,历史教材中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进行筛选,带领学生对历史这类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如果对历史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而不进行思考,就很难对历史有正确的认识,也影响到学生学习后面更加深入而全面的历史知识。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是能够在问题的带动下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习惯,希望能够通过问题意识的养成,为教育事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的人才作出贡献。
(三)强化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
和传统的教学形式不同,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了更加深入地思考,可以带领学生对历史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具备问题意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促进他们对老师的不断提问,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长此以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氛围会更为活跃,而历史的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更大的提升与改善。由此可见,在初中时期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问题意识,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义不容辞的教学重任,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学“问”的策略
(一)优化课堂师生互动,营造良好提问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产生直接影响。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师主导教学,以及中国社会传统尊师重教观念影响,教师形象具有权威性,学生对教师存在天然畏惧心理。因此,在严肃沉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常常会畏惧于教师威严而不敢提问。针对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加强与学生互动交流,建立民主教学模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使学生能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例如,在进行“秦统一中国”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引入电视剧《芈月传》中宣太后芈月执政期间灭义渠国,一举消除秦西部大患的主要片段,然后与学生进行互动:“你们有没有看过《芈月传》,或者看到父母看《芈月传》?”通过生活化情景互动,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再通过让学生观看片段,引导其联系本课内容提出问题,“芈月和秦始皇是什么关系?秦国怎么强大起来,怎么一统天下的?”引发学生对本课内容学习的期待。
(二)创设适宜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提问
初中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中,要通过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提问,同时确保问题合理有效,从而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问题意识。例如,在进行“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古代青铜器皿与常见的生活用具、同一文字的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用图片在多媒体进行对比展示,通过古代与现代的直观对比,形成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古今差异之思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主动提出问题:古代青铜器是怎么制造的?都各自有什么作用?甲骨文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又是怎样演变成现代汉字的?学生在主动思考中,不断出现新的疑问和看法,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在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渗透。
(三)加强正向问题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提问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评价的重视度非常高,尤其是教师正向的评价能够带给学生强大的内心动力。初中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过程中,需要充分把握初中阶段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给予学生问题以正向评价,以鼓励性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保持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如此,不仅能够培养起学生问题意识,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鸦片战争”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了“是不是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了呢?”对于这一提问,教师不能认为这一观点错误而片面的驳回问题,而是通过“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棒,非常有价值”等鼓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探究,学生了解到虎门销烟只是英国侵华战争发动的借口,落后就要挨打,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同时,受到教师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被有效激发。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思考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帮助他们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作为教师,要紧跟教育的发展步伐,为学生引入更多新的教学方式,结合所学习的历史知识以及素质教育提出的育人标准,打造丰富活跃的历史课堂。长此以往,我国教育事业将会呈现更好的发展趋势,从而为时代发展塑造更多综合能力较强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牛登朝.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家长,2021(27):66-67.
[2]曹劲波.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2021(3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