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佛系心理在大学生中流行的成因有时代特征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家庭教养因素和个体因素。高校应正确引导大学生辩证认识"佛系"现象下出现的各种佛系心理的功能与作用,剔除佛系心理的消极因素,预防使用不当带来的风险。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巧妙运用佛系心理"有也行,没有也行,随遇而安"缓解压力与焦虑;运用佛系心理"不放弃,不逃避,也不急功近利"化解心理痛苦;帮助大学生树立真正的人生目标,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乐趣;采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兴趣,找到生命中留恋的人或事;将"生有所苦,生无所恋"转化成"生有所乐,生有所恋",有效预防和化解大学生心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