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堂中渗透审美培养的策略
伍加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伍加薇,. 初中音乐课堂中渗透审美培养的策略[J]. 中国音乐学报,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7118.
摘要: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音乐欣赏能直接提升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现在大部分学生受知识水平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音乐教材知识认识肤浅,甚至抵触,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积极引导,打造富有生命力的音乐课堂,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核心素养视角下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核心素养审美感知
DOI:10.12721/ccn.2022.157118
基金资助:

1精讲多听,在音乐情境中提升审美素养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将要欣赏的音乐只播放了一遍,就一个接一个地抛出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其实很多学生的回答根本不是来自音乐本身,而是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猜测出来的,这样的表象效果并不是欣赏教学的目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感知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美国著名音乐家艾伦·科普说过,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由此可见,要想真正欣赏音乐,就要反复聆听,专心地听,静静地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带给情绪丰富的变化,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感知艺术作品的音响特征。然后,教师再进行必要的知识讲解,有启发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分段听,从音乐本体和音乐要素上进行作品分析。学生根据问题展开联想与想象,积极参与师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绪、情感、意境等,产生共鸣,提升审美感知能力。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音乐中各要素的塑造,让学生在听音乐时用心体会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对音乐的主观感受融入对音乐的体验感知中,引发联想与想象,探究音乐表现内涵,这样才能真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感觉,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素养。

2抓作品主题,加强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

欣赏一首作品,学生很难全部记住旋律,而音乐主题往往是作品中最具特色、出现频率最高、一般富于歌唱性且便于记忆的乐曲的核心部分,是乐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抓住主题就等于把握了作品的主旨,对加深理解音乐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引导学生演唱或哼唱主题,用乐器演奏主题,还可以在主题出现时让学生用动作表现出来,或自由舞蹈,或通过指挥来听、辨主题,帮助学生记忆,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例如,在教学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以下统称“教材”)七年级下册《鳟鱼钢琴五重奏》时,先让学生听歌曲《鳟鱼》,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然后用“la”哼唱并记住描述小鳟鱼生活的旋律,让学生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运用对比听、辨的方式对音乐的音色、速度、力度、调性、节奏变化去理解的主题共出现了七次,从而更好地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和情绪特点,更细腻、深刻地再现了故事情节,音乐形象更加生动。

3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的优势在于传情,是通过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作用于欣赏者的内心世界,引起相似的情感体验与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更好地感受、理解、再现音乐形象。没有情感的艺术形象是苍白的,没有生气和神韵的,而真挚的情感又是伴随着想象而逐步丰富的。例如,在欣赏教材七年级下册《保卫黄河》时,先让学生听一遍音乐,总体感受作品的磅礴气势,接着分享《黄河大合唱》的相关知识及创作故事等,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随着激荡的音乐有感情地大声朗诵《保卫黄河》的歌词,体会它催人奋进的力量,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分段听、赏音乐,共同讨论每一部分的演唱形式、速度力度、伴奏形式、音乐风格、表达情感与精神等,让学生仿佛看到了抗日烽火在中国大地上熊熊燃烧的壮丽情境。学生的情绪立刻被点燃,热情地跟着学唱歌曲,又分组加入了轮唱,切身感受抗日浪潮此起彼伏、波涛汹涌的气势,最后完整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让学生再次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奔流不息的黄河精神。整节课学生一直在心潮澎湃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情感被一步步激发,并且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4主动参与,加强表现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揭示音乐各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将对音乐要素的学习与实践贯穿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例如,在欣赏教材七年级上册《行进中的歌》时,引导学生充分分析音乐的旋律特点和节奏特点,鼓励学生拍打体验,又伴随铿锵有力的音乐播放“国庆阅兵式”视频,学生的情绪被感染,纷纷起立,随音乐迈着坚定的步伐,与视频一起参加阅兵式,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的号召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音乐表达的情绪、情感用律动等方式表演出来,不仅可以加深对作品的认知,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5教学内容多元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当今是文化多元发展的时代,人们对艺术和审美有着本能的需求,特别是初中生兴趣比较广泛,对教材之外的知识和技能感兴趣。而音乐教学内容多元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点切入开展教学,从多种角度更深入地感受音乐,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这将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把音乐与其他文化巧妙结合起来向学生渗透,拓展多向思维空间,增长智慧,弘扬个性,扩大文化视野,逐渐丰富文化底蕴,从而提升审美能力。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下册《影视金曲》时,首先引导学生欣赏几首经典的中外影视音乐,结合相关知识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挖掘现实意义,了解影视音乐的分类及表现形式。同时,又通过欣赏场景音乐《穿越竹林》,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神秘,竹林的暗藏杀机,理解音乐与画面的关系,更深刻地诠释场景音乐对于烘托剧情、渲染气氛起到补充深化的作用。教师教学是为了应用,学生感兴趣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深刻体会到蕴藏在学生内心的渴望,因此提前设计了应用练习——让他们为电影《魔境仙踪》《泰坦尼克号》《卧虎藏龙》的片段选择配乐,学生都非常积极并且较好地完成了任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电影音乐所传递的不只是“景”,更是“情”,懂得了影视音乐具有突出主题、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与人物的联系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教学内容单一,加强音乐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不断学习探索,使教学内容多元化,丰富音乐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结束语

总之,音乐欣赏是一门艺术课,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用灵活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去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学习探究,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课堂,产生深刻的感受、体验和创造,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使课堂更高效并充满活力,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葛泓利.浅议新课标教学中音乐教育的革新[J].新课程(下),2016(9).

[2]马俊燕.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8(8).

[3]兰文.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讨论[J].北方音乐,2016(9).

[4]张丽娜.实施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的建议[J].企业导报,2015(1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