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张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伟,.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中国音乐学报,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7119.
摘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直接影响着小学生日后的发展及健全人格,在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情绪波动较大,表现出叛逆、不成熟、蛮不讲理等,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在这个重要阶段,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及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师积极的引导及帮助下,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及品行。音乐是一种舒缓情绪及调节心理问题的“精神魔法”,能够让学生获取到情感的洗礼,从而实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小学音乐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119
基金资助: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最直接表现,因为音乐可以超越语音,表达语言无法描述的感情。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听、多接触优秀的作品,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和感受美、认识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身欣赏美的能力,使学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所以音乐对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

一、音乐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分析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小学生在信息爆炸时代下,受到了更多的诱惑和影响,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健康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音乐是小学教学中一门必修课程,以音乐的方式更好地带动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得到放松及拓展。音乐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及感知能力,并且能有效地缓解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及负担,让小学生心理得到有效的净化和舒缓。同时,融入音乐的教学可以更好地丰富教学内容,为教学增添更多的乐趣,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

1、营造音乐氛围,提高学生情操

情操是一种形成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有效地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自身的情感及道德思想,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音乐是一股隐形的力量,很好地抨击及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触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对学生的心灵浸润。同时,音乐能够营造一种特别而美好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世界的美妙,并且融入当时的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及体验,促进学生的不断思考。

例如,以歌曲《歌唱祖国》为例,通过不同的节奏及音律,以激昂有力的节奏感表现出歌曲的雄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师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歌词及语句,重点演绎激昂的部分,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的认同感。

2、创建课堂情境,了解心理状态

小学音乐的情境教学是指某些教学内容的场景描述或与环境匹配场景的设置、模拟和创作。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学生将获得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从而实现某种教育目的的氛围和状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又是听觉的艺术。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更好地学习音乐技巧,提高音乐素养,从而使儿童在特定教学中更快地进入音乐状态,受音乐感染,准确捕捉音乐形象并输入角色。将学生的意境和音乐形象结合起来,在音乐教学中创造音乐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例如,《妈妈之歌》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这样表达:“事实上,无论母亲做什么样的工作,他们对无私的母爱都是一样的。听听歌曲里描写了怎样的一位母亲?你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并感到父母努力工作并不容易。通过课堂情境的创设,每个学生的基本心理状态可以有一定表现,处于叛逆期的对父母不理解、对父母发脾气、对长辈不尊重的学生在这一环节有一定情绪反应。通过这个情境,有逆反情绪的孩子看到全班所有同学都能感受父母的不易,他们也会对自己有所反思。

3、引导放声歌唱,疏导学生情绪

医生指出:大声歌唱能有一定的健身治病功能,通过歌唱能有节奏地对体内进行按摩,让血液缓慢流动。同时放声歌唱会将体内的污浊空气排出,氧气更加充足地进入大脑,使大脑更加灵活,使人身心更加愉悦,这种调节是任何运动都代替不了的。经常歌唱、喜欢唱歌的人,他们的内心会更健康。音乐在程序记忆层次了激活了以前未经处理的创伤记忆。然后通过歌词和旋律的组合来象征这些记忆以实现治疗效果。坦率地说,人们在过去被压抑的情绪或创伤在相关音乐中被激活并升级到意识水平。然后,通过模仿唱歌或创造性的歌唱,它被可视化(视觉和音乐的组合)然后被发泄。歌唱或音乐可以让人生气或平静,甚至抑郁,其原因是歌唱者的情绪与歌曲中表达的旋律和歌词以及人类经历相呼应,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中,有些孩子已经开始产生逆反心理。对父母不理解,和父母闹矛盾;对教师不理解,和教师唱反调;对同学不理解,和同学发生矛盾。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就更应该对这类有心理异常的学生,通过音乐歌唱进行解压训练。

比如,在学习《妈妈之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时候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歌唱,跟着钢琴进行歌唱、男女分组进行歌唱、师生接龙歌唱,最后再让学生带着感恩心绪进行有表情的歌唱。同时,让学生都来说说自己妈妈的生日、妈妈的爱好、妈妈辛苦持家的点滴。通过每个人都“夸夸我的妈妈”的方式,让有叛逆心理的学生进行反思、感悟。再比如,在学习《理解多好》这首歌曲时,结合歌词“我们都有一些小毛病”“理解多好”让学生在歌唱中化解小矛盾,在歌唱中增进友谊。通过这样的多种方式进行歌唱,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歌唱、呐喊的形式让学生赶走不良情绪,疏导不良心理,同时让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单独进行歌唱,单独表演,全体同学进行鼓励,让他也能感受集体的温暖,最终化解他的不良心理。

4、重视心理健康,优化渗透方法

教师是一节课教学的传授者,在教授歌曲等知识时也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并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正式模仿的年纪,发达的网络世界很容易就给学生来带不好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在学习《好孩子要诚实》的时候,多准备点诚实相关的动画多媒体视频,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诚实的美德,从而对乐曲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开始接受这首乐曲,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

三、结语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道德品行,可以进一步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释放。因此,广大教师需要加强音乐与心理教学之间的联系及互通,以音乐为教学背景,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郑莹.诌议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音乐中的渗透[J].速读(上旬),2018,(1):5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