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祖国中医学的快速发展,中药在临床疾病治疗领域应用广泛,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合理应用中药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均可发挥重要作用。中药源自于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如植物药物、矿物药物、动物药物等[1],中药的配伍灵活、组方多变,能够结合患者的病情给予辨证论治,进而实现药物治疗的治疗的个性化以及多样化,其疗效确切,并且用药安全性相对较高[2]。目前的中药种类较多,大致可划分为中药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止血药以及活血祛瘀药等,与西药相比中药的药性温和且安全性较高[3],然而随着近年来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增多,不合理用药现象也时有发生,导致患者的药物疗效以及用药安全性均受到一定影响,为了改善该情况需加强中药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4]。本文将分析通过由药师开展药学干预对于促进中药临床合理应用的实际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信息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23年1月~2024年2月300例中药治疗病例作为研究样本,借助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均分组,即对照组(n=150例)、观察组(n=150例),观察组男、女病例依次为73例、77例;年龄情况如下:26~76岁,平均数(50.36±3.35)岁;身体质量指数(BMI)情况如下:16.5~33.2kg/m2,平均数(22.32±1.53)kg/m2。对照组男、女病例依次为74例、76例;年龄情况如下:24~78岁,平均数(50.35±3.37)岁;BMI情况如下:16.7~33.8kg/m2,平均数(22.36±1.52)kg/m2。2组以上各信息资料平行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均为接受中药治疗;(2)年龄为18~90岁;(3)相关信息资料完善;(4)语言、听力、认知等相关基本功能均正常。排除标准:(1)属于过敏体质者;(2)对于中药有应用禁忌症者;(3)罹患相关精神疾病者;(4)存在听力、语言等功能障碍者;(5)研究中途退出或失访者;(6)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中药治疗,即由中医师结合患者的疾病诊断结果及其辩证分型等给予中药治疗,为其开具中药处方,详细告知患者中药的应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则进行药师药学干预,方法为:(1)组建药事药学干预小组:成员有药师以及临床医师,其中药师负责对临床医师的中药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监督和严格的检查,及时发现出现的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并将相应的审查结果向相应科室及责任人员进行反馈,杜绝类似现象再次发生;(2)宣传教育:以药师为主导,定期组织开展关于中药合理应用方面的专题教育讲座,从而提升临床医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掌握程度,切实提高临床医师在中药合理应用中的能力。将院内目前的中药种类整理成册将其下发到各个科室,例如中药名称、成分、用法用量、禁忌症、功能主治和相关注意事项,积极开展对广大医务人员的学习以及培训,使其掌握中药的特点与临床应用配伍禁忌、基本原则以及联合用药方案等;(3)处方审核及点评:以药师为主导,积极做好中药处方的四查十对,针对中药应用情况做全面细致的评估以及分析,确保其应用合理,要求做到患者、症状以及处方三者相一致,如有剂量超标、应用配伍禁忌等相关情况应立即与责任医师取得联系,并做好沟通,加强事前干预;(4)研讨会议:在日常工作中药师积极参与到查房以及会诊等环节当中,详细了解中药临床应用情况。开展知识讲座,就中药新药、药物性质、临床合理用药等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和培训,提升用药的规范性以及合理性;(5)定期抽查:每月由临床药师对于各科室的中药处方进行定期抽查,对于中药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在抽查期间如有用药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应及时与责任医师取得沟通,并督促其整改;(6)用药教育:加强与患者的充分沟通,积极开展中药用药教育工作,使患者了解中药的用法、相关注意事项以及严格遵医用药治疗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1.3评价规范
(1)记录2组中药不合理应用的发生率,例如药物配伍禁忌、联合用药不当、药物疗程过长、用量用法不当等。(2)记录2组患者在中药治疗期间出现的用药不良反应,如皮疹、心悸、心律不齐、头痛、恶心呕吐(3)对2组患者均进行中药治疗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药物疗效、用药安全性、用药指导、药物费用等,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95分)、满意(70~94分)、不满意(<70分)。
1.4统计学处理
文中所有数据均借助SPSS22.0分析,其中涉及的计量资料均进行如下表示:(x̄±s),即均值加减标准差,均为t检验,计数资料均进行如下表示:[n(%)],均为χ2检验,P<0.05即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药不合理应用发生率组间平行对比
中药不合理应用发生率组间平行对比中,观察组0.67%,对照组8.00%,P<0.05。
表1 中药不合理应用发生率组间平行对比[n(%)]2.2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平行对比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平行对比中,观察组1.33%,对照组8.67%,P<0.05。
表2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平行对比[n(%)]2.3中药治疗满意度组间平行对比
中药治疗满意度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98.00%、对照组86.00%,P<0.05。
表3 中药治疗满意度组间平行对比[n(%)]
3讨论
中药的原材料来源广泛,如植物、动物以及矿物等,中药的副作用较小,且药效温和,在应用中不同中药的搭配能够发挥不同的治疗效果[5],近年来中药在防病治病、身体保健等领域均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与青睐,这也使得中药的临床应用逐年增多,然而中药的不合理应用将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风险[6],同时也造成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患者的药物疗效受到影响。近年来研究[7]指出中药的不合理应用是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药物配伍禁忌、联合用药方式不当以及疗程过长等,这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8],甚至造成病情的加重以及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积极做好中药的用药管理,确保其使用合理性以及规范性至关重要。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开展药师药学干预,充分发挥药师的积极作用,加强中药的宣传教育,并开展处方审核及点评,定期组织抽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责任人员取得沟通联系,杜绝同类事件再次发生,并做好患者的中药用药教育,提升患者在中药治疗期间的用药依从性。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的中药不合理应用发生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中药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这表明药师药学干预的应用能够提升中药的应用合理性。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药师药学干预能够促进中药临床合理应用,并可提升用药安全性及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万凤. 促进中药临床合理应用的药师药学干预价值[J]. 糖尿病天地,2022,19(2):5-7.
[2] 林芳,金建斌. 中药临床合理应用的药师药学干预模式及实施效果分析[J]. 饮食保健,2021,12(5):91.
[3] 李朝辉. 临床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中药学干预作用探究与讨论[J]. 医学论坛,2022,5(3):108-110.
[4] 金映雪,许月影. 临床药师对我院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2):172-173.
[5] 谢志芬,饶智明,徐思恩,等. 临床药师对中药注射剂合理性的评价与分析[J]. 北方药学,2020,17(3):188-189.
[6] 潘苗. 临床药师参与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J]. 光明中医,2020,35(1):127-129.
[7] 唐丹丹. 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药师药学干预方法分析[J]. 药品评价,2020,17(17):11-13.
[8] 黄俊香. 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研究[J]. 母婴世界,2020,15(1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