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大单元整合设计优化
张云慧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云慧,.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大单元整合设计优化[J]. 中国音乐学报,2024.5. DOI:10.12721/ccn.2024.157046.
摘要:
初中音乐是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发展综合文化素养的一门关键课程,考虑到上述能力及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性的过程,初中音乐课程设计也应当顺应此特征进行调整和优化。大单元教学能够放眼于学生整体发展路线,以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整合音乐教学内容,为学生传授丰富的乐理知识。音乐教师应当深入探究落实大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这一学科的魅力。
关键词: 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音乐素养
DOI:10.12721/ccn.2024.157046
基金资助:

在初中音乐教育中,通过与单元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方式,进行大单元整合的设计,既可以在新课的导入环节,促进学生与现有知识相融合,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师为中心,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创设情境,通过比较,指导学生欣赏,并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过程中,进行扩展,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在音乐的气氛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和美学水平。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音乐单元化教学的优势

(一)增强音乐学习的系统性。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开展音乐单元化教学,能使学生以一种更加系统化的方式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单元化教学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音乐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以一种更加结构化、系统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在头脑中构建出特定的音乐体系。在这一体系的指导下,学生能更方便地学习基础知识。同时,单元化教学能进一步缩短教师的音乐教学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开展自主练习。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还能自主理解和转化音乐知识,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更加充分。

(二)提高音乐综合素养。教师利用单元化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学生的好奇心普遍较强,所以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最佳时期。教师通过单元化教学,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提升音乐综合水平,也能使学生在单元综合音乐知识的整体感悟和体验中,转化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从而提高音乐综合素养。

(三)提高创新能力。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音乐单元化教学能进一步推动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单元化教学是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具体表现,也是发展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同时,音乐单元化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教师通过多种多样的创编活动,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应用策略

(一)紧扣课时重点,深化单元主题。传统的教学模式虽能够依照课标来设计音乐教学方案,但部分教师存在过于依赖标准的现象,缺乏个人在课程设计方面的思考,单纯基于既往经验来传授抽象的音乐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创作表现力,不利于其发展艺术素养。在当前核心素养及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师应当做好创新与标准的平衡[1]。为了确保教学设计符合课标要求且能够对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起到推动作用,教师可将课标要求与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案相结合,将课标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引,在广泛收集多样化音乐教学素材后提炼其中的一个主题,将教学重点放在这一主题的探讨上而不是仅仅确保学生能够学完各个单元的知识。初中阶段学生所学的音乐知识大多属于基础性的乐理知识与作品欣赏,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先用教材中的一个音乐作品作为切入点,利用课余时间了解班内学生的音乐风格取向,抑或是推荐一些平日较少见的音乐风格,引导学生从切入点下手,主动去了解、鉴赏同类的优秀音乐作品,在品鉴过程中形成个人对于音乐的独特认识。例如,在学习新疆民间代表性乐曲《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时,教师可以新疆民间音乐为切入点,首先让学生分别欣赏小提琴独奏、器乐合奏版本的《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乐曲,期间为了增强课堂趣味性,可让学生通过轻拍手、脚踮地、摇头来感受乐曲的节奏感。在学生基本了解这一乐曲的节奏后,教师可为其介绍新疆民间音乐的典型节奏,即倚音和切分音,此阶段可为其播放新疆民间音乐中倚音、切分音出现频率较高的代表性乐曲,让学生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来把握乐曲的节奏,总结上述乐曲中倚音、切分音的特征,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感受,尝试运用新疆舞中晃头移颈、扬眉动目等动作来表现上述音节。此外,教师还可上网搜索一些新疆民间音乐与现代流行乐融合后的混音作品,亦或是在现代流行音乐中采用新疆传统乐器的歌曲,让学生感受传统优秀文化直到今日仍旧散发别样魅力的原因。紧扣新疆民族音乐这一主题开展大单元教学,能够为学生展现丰富、立体的新疆民间音乐知识,便于其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

(二)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在对大单元教学目标进行深刻的剖析之后,老师们要按照课标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学习基础、学习过程等多个因素,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的框架,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优化,对单元教学中各个因素的主次、关联、延伸等进行设置,充分利用各个因素在单元中的各自的功能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联效应,将单元内容的隐性与显性功效更加直接地向学生传达出来。以少数民族乐曲为例子,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在单元目标和主题的影响下,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将同一民族的乐曲进行了综合,让学生在反复体验、聆听、表现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个民族的音乐特色,更好地发掘出这个民族的音乐的内涵,体会到这个民族的艺术魅力[2]。与此同时,除了课本教学资源以外,还可以将这一民族音乐作为一个切入点,指导学生们通过多种方式来收集与其有关的民族乐曲资源、乐器资源、舞蹈资料等,从而将学习经验进行有效的转移,实现对音乐的自主学习。

(三)丰富单元化教学评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单元化教学属于持续性的教学。因此,教师必须用恰当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过程性评价。教师需要先确定单元化教学目标,并为学生设计过程性评价指标。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留一段时间考核学生的自由演唱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不同等级的评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等级明确认识到自己的歌唱水平。在教学《青春舞曲》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将评价标准设置为能基本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在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况时,教师可以通过量化指标进行评价,但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无法通过量化指标呈现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通过实时口头提问等方式,衡量与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对当前所学的音乐作品有怎样的感想,认为这些音乐作品有怎样的价值。教师也可以召开音乐沙龙活动,与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下,共同演唱课堂中所学的歌曲。在与学生一同演唱时,教师可以观察哪些学生对音乐歌曲的理解程度较好,哪些学生在演唱音乐歌曲时节奏或情感把握不到位等。这种过程性评价可以使评价标准变得灵活化与人性化,使学生不受单一评价标准的束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三、结语

按照核心素养的标准来展开音乐大单元的课程,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某种意义上能够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课程,而且还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地进行一些实际的工作,用这些实际工作来调动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可以将“大单元”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便于学生对“大单元”的理解与掌握。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构想出一个大单元教学模式,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发展并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郑强.构建初中音乐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策略探究[].中国音乐教育,2021(10)

[2] 李晨笛.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D].扬州初中,202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