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律动教学应用方略
张亚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亚军,. 浅谈小学音乐律动教学应用方略[J]. 中国音乐学报,2024.9. DOI:10.12721/ccn.2024.157088.
摘要:
律动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灵魂和关键,音乐只有结合了节奏和旋律的起伏,才能使两个具有相同振动频率的物体相继振动起来。通过音乐的共振,使人产生共振,从而引起人情感的共鸣。音乐重要元素包括旋律、音符和节奏。缺少律动,音乐就会毫无章法,难以入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的有效运用可以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让小学生能够对音乐有最基础的理解。将节奏和旋律运用到音乐教育和训练中,带动学生肢体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节奏感。
关键词: 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88
基金资助:

掌握好音乐演变规律,是小学生理解、熟悉和学习音乐的前提,也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一环。通过理解节奏和把握旋律,小学生可以理解和感受音乐真正的魅力和内涵,尤其能够对音乐表演准确把握[1]。但是音乐是非常抽象的艺术学科,小学生感知能力较弱,觉得音乐律动学习很困难,所以进行有效的律动教学就更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对小学音乐教育中律动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对策。

一、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的重要性

(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乐感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课上,老师只会简单的教一两首儿歌,让学生能够哼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甚至都对自己的学习内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认识,也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律动教学不只是让学生理解并有所感悟,也应该是让小学生感到趣味十足,在兴趣的吸引下不由自主的加入音乐学习中。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律动教学的形式就很重要了。教师不应该过分的追求理论知识的讲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是应该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从而让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带领学生翱翔在音乐海洋中。

(二)有助于记忆力增强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和旋律是承载音乐表现的重要形式,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环节。因此,学生只有牢固地记住了音乐律动,能用肢体进行音乐表演,才能在深层的理解中表达出音乐内涵。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律动的记忆是复杂且困难的。所以只有通过律动教学结合身体动作,将音乐的复杂旋律转变为身体节奏的记忆。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相对轻松地记住音乐律动节奏,为音乐学习打下良好基础[2]

二、关于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的措施

(一)紧扣音乐,确定教学目标

在小学音乐律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晰律动这种模式在小学音乐欣赏课程中的应用,还要使学生在听的时候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节奏,并将自己的理解传达给身边的人。从音乐的角度来说,基本的含义是将一定的形态传达给人们,结合节奏和律动来阐释音乐学习的关键在于体验。在开展欣赏课程的过程中,律动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而体验是对所听的音乐进行解析,这二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3]。因此,老师要把握好律动定位,在课堂上演奏优美的音乐,让同学们按顺序走进课堂,在优美的音乐中想象出对美丽的世界,在老师的安排下,同学们会很用心地倾听,表情也会很专注。同时,在课堂上,老师要充分结合音乐特征,创造出一种和谐的音乐学习环境,让律动下的多种形式教学获得较好的教学结果。

(二)激发学生兴趣和音乐课堂参与度

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进行学习的最有效的催化剂,尤其是小学生,对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因此,在小学音乐律动教育中,要充满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音乐的积极作用。所以必须要教师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只有让学生回归课堂学习的主导地位,学生才能更加自主、深入地感知和理解音乐的节奏并进行舞蹈、表演,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律动的内涵和魅力。例如,在学习“动物”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用小动物的形态和动作来模仿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也可以让学生跟着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并且编排舞蹈,有节奏地表演一首音乐。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还能达到律动教学的目的。

(三)在律动教学中加入游戏

小学生还没有良好的理论学习能力,所以单纯枯燥的讲述乐理知识,学生是无法真正理解的。只有在律动教学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才能增强律动教学课堂的乐趣。小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设置有趣新颖的肢体动作舞蹈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获得音乐理解。教师可以设计舞蹈游戏,例如通过肢体语言的方式来表现韵律的变化。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根据音乐的节拍练习击打、跺脚和其他身体动作来模仿鼓点等。还可以根据简短的童谣进行拍手律动教学,例如在音乐的旋律中逐渐加快手上的拍手动作,并以此做比赛。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律动感,还能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这样游戏化且生活化的游戏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印象深刻,还能增加趣味性和学生积极性。

(四)可以运用乐器提升律动感

在音乐律动教学中,乐器是升华音乐的最佳媒介。乐器可以形象地表达音乐,学生可以通过乐器来表达音乐,能够激发创作音乐的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在模仿阶段,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所学的节奏和旋律。在学生接触到乐器的时候,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演奏曾经听到的旋律,通过肢体语言进行应和。演奏乐器不只是增加了趣味性,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见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让教学课堂更有趣、更多样化,活跃的课堂给学生带来更多欢乐,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发布律动表演小任务,让学生来结合乐器演奏进行动作表演,把音乐律动感的体会直观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既能让学生在愉悦感中自觉学习,还能够无形中增加对音乐的理解。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在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新媒体作为一种高效的教育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和学习中。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势,包括其中音乐资源丰富,可选择性大等。教师可以在网上找有关音乐律动感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感受中,获得直观的对音乐律动的理解。这种新媒体模式下,学生不再会对老师单调的讲解理论感到迷茫,而是会意识到音乐学习是丰富多样且生动有趣的。人类最直观的感知就是听和看,在学生观看音乐节奏视频的时候,他们充分调动了视觉和听觉感官,在最直观的影响下感受律动,并加以模仿。例如,根据律动教学主题,教师可以播放《大河之舞》的踢踏舞视频,在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节奏中,学生必定大受震撼,还能引发自身的肢体律动模仿,提升学生的音乐参与感。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律动作为小学音乐学习的重要元素,应该重视起来。学生律动学习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最终效果。因此,教师应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音乐律动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节奏感,促进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悟水平。只有领悟了音乐律动,奠定了良好的音乐基础,才能够在未来有更深的音乐理解。

参考文献

[1] 王晓霞. 小学音乐律动教学方式分析与解读[J]. 新课程:小学, 2019(7):2.

[2] 杨巧.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快乐律动方式[J]. 课堂内外(小学教研), 2021(9):1.

[3] 赵彦秋. 音乐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戏剧之家, 2021(29):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