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黄凤萍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凤萍,. 幼儿园音乐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现状与策略研究[J]. 中国音乐学报,2023.8. DOI:10.12721/ccn.2021.157079.
摘要:
音乐区活动材料的投入直接关系到儿童参与的积极性,关系到儿童将来的发展,是成功进行音乐教学的先决条件和依据。幼儿老师要注重教材的运用,确保教学内容的顺畅,积极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拓展儿童的音乐眼界,在广阔的音乐世界里尽情地创造。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教学区域活动材料投放
DOI:10.12721/ccn.2021.157079
基金资助:

前言

在进行音乐分区的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的热情,使其参与到音乐区的各种运动中去,并从中体会到其美妙的感觉。在这些活动中,引入能引起儿童注意力的内容,在音乐区的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适当的教学资料不仅要考虑到儿童的目前的认识程度,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探索欲,从而促进他们获得更多的体验。

一、幼儿园音乐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现状

1.材料难度较大

在学校开始时,老师们在音乐厅儿童歌,比如《最炫民族风》、《士兵进行曲》,还有《大鼓和小锣》、《玩具兵进行曲》等,旨在帮助孩子辨别出乐曲的节奏和强度探索欲。然后老师们将自己制作的铃鼓与沙瓶分配给孩子们,然后就安排孩子们进行了一天的活动。在老师演奏《玩具兵进行曲》、《大鼓和小锣》时,孩子们能清晰地感觉到乐声的韵律,并随着乐声的节拍,把铃鼓、沙瓶等乐器演奏出来。老师们在弹奏着《最炫民族风》、《士兵进行曲》之类的成年歌曲时,孩子们显然有些跟不上,手里拿着一把自制的乐器,漫不经心地摇晃着。老师在安排儿童进行音乐区域的活动时,如果不注意儿童的身体和年纪的不同,就“一刀切”地投入相同的音乐教学素材,对于自身实力不强的孩子来说,必然会因为过于困难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材料本身操作复杂

由于儿童自身的年岁尚短,心理及其他各种因素尚不完善,因此,老师在音乐区域活动中布置的教学内容应该以能够演奏出优美动听、易于掌握的乐器为主要内容。如果投入的材料太多,必然会造成儿童由于操作难度大而逐渐失去对运动的兴趣。老师们若使用多用途的播放机,则必须在每一首歌结束后,将歌曲倒回去再放一遍,对于小孩子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老师们还要处理不同的事情,不可能在听完后就去调整多个播放机,这会让孩子们在等待的时候失去了学习的热情。老师可以把多用途的播放机更换为一个小的,里面可以存储本周内音乐区域内的4-5个歌曲。通过这种方式,在播放完歌曲后,孩子只需要按下一个键即可继续进行,不仅缩短了等候的时间,还可以自行选择自己的活动进程,并能防止因为长时间的等候而造成的兴趣下降。

二、幼儿园音乐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

1.音乐区域材料投放要进行年龄分层

幼儿园的音乐分区是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音乐区的教学内容时,应注意不盲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自身的能力,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

(1)小班音乐区域材料投放

小班儿童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不经意的关注上,新颖、鲜艳、形象生动的素材上。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音乐感知能力、手眼协调能力都比较差。在进行材料的投入时,可以选用颜色鲜艳的铃鼓、腕铃、三角铁等易于使用的工具。在图谱上,可以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各种形式的小兽图形作为图形。在音乐的选配上,可以采用节奏鲜明、结构紧凑、趣味性较好的儿歌、歌谣或有名称的乐器作品,比如:《小猪睡觉》、《小青蛙找家》、《小鸭子》、《狮王进行曲》等等。小班音乐区教材的投入不一定是最好的,小班儿童的观察持续性、稳定性、注意的分布和注意力的传递等方面都比较弱,如果幼儿的学习资料比较多,很可能会干扰幼儿的学习。所以,在音乐区内,不要投入过多的类型。此外,小班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对欲望和行动的控制性差,缺乏共享和等候能力。老师在制作乐区时,所选用的素材不一定要太多,但可以多用一种类型的材料,这样可以防止孩子们为了争夺素材而影响到音乐区的活动。

(2)中班音乐区域材料投放

中班的儿童动手操作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都得到了改善,所以在进行音乐素材的投入时,可以考虑使用双响筒、蛙鸣筒、中音木琴等具有比较多的音色。在谱系中,可以在“后十六”、“附点音符”、“前十六”的教学。在音乐的选材上,可以采用节奏欢快、曲调优美、想象力丰富的曲子,它的形式可以是一节或二节,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扮家家》、《悯农》。还可以播放摇篮曲,进行曲,舞曲等。

(3)大班音乐区域材料投放

大班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音乐理解能力和解析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投入的过程中,除基本的小提琴外,还可以放置低音木琴,高音木琴,小军鼓等。在图谱系上,“附点音符”数目可以适度地增多,“切分音”和“三连音”也可以加入。在乐谱的选择上,可以选用富有感情和变化的旋律。比如《玩具兵进行曲》,《最美的画》。同时,在音乐区投入的素材也要注意到相同年级儿童在学习和学习上的能力与水平上的差别。在教材的投入上,要考虑到幼儿的发展程度,适当地运用教材。

2.音乐区域材料要丰富多样化

尽管老师投入的素材是否充足会对儿童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但这不是说投入的素材愈多愈好,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爱好及身体发展状况来安排教材。比如,在训练合唱团的技巧时,老师可以把玩偶青蛙带入进去,先将能发声的物品塞进蛙口,再用《悄悄话》作为媒介,让孩子们用掷骰子的方法来选择领唱和合唱团。利用蛙鸣发声,既可以促进儿童的参与感,又可以促进儿童的歌唱配合。

3.音乐区域材料要有可操作性

幼儿是以儿童为主体的乐区活动素材,其认知和实际操作实质上是儿童在教学中的一个学习过程,所以老师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老师可以把《小火车》与一节一节的音乐组合在一起,让孩子们按照旋律的先后次序排列,从而提高他们的歌唱水平,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对于中班的孩子,老师可以制作《我的身体会唱歌》之类的互动乐章,然后让孩子们一边跳舞一边唱,一边用自己的身体去表现、创作歌曲,以此来培养孩子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性。

4.强调材料的美感

音乐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的音乐认知和审美意识,因此在设置音乐区的活动素材时,尽量使学生感受到其内在的美。实际上,儿童在一个很好的环境里,幼儿的学习热情、创新思考等都会被激活。比如,老师可以在音乐区布置一个小型的舞台,在墙壁上布置一个跳跃的音调,或是在地上放一个软垫,让孩子们在这样一个温暖的环境中,更容易体会到音乐的美妙。另外,老师也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乐器,或是摆放一些活泼的运动工具,藉由适当的环境营造,来调动孩子们参加音乐的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区的教学中,除了要考虑到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征之外,还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何燕.幼儿园音乐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探讨[J].成才之路,2018(27):70.

[2]张婷婷.上海市幼儿园音乐区域活动中教师支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3]叶屏屏.幼儿园音乐区域活动材料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4]李季媚,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5]崔淑婧;刘馨.以体验为主的绘本教学在小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7(0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