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为一种富有感情艺术的学科,可以通过旋律、音色、音调等因素将自己的音乐情绪传达给人。对于情感出于迅速发育的小学生来说,参加音乐课堂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情绪,促进他们的精神发育,进一步促使学生的心理成熟。在音乐课程中,还有许多的人文意蕴,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同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理解和提高。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来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培养,让他们顺利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并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民族的魅力,更好地理解国家的文化。
一、小学音乐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课程作为一种具有美学意义的文化课,它是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它是一种培养学生美学素质的重要课程。该学科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美感的培育。因此,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的课堂中,并将其应用于学生的音乐教育之中。一方面,通过参加音乐学习,可以刺激他们的美学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进而引起他们对文化的探究和理解。同时,老师还可以利用多种音乐作品、乐器,让同学领略到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音乐,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我们国家的传统风俗,并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使他们能够充分地体会到多种音乐形式所蕴含的民族音乐感情,进而顺利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怀,并根据朗诵、独唱、合唱等众多形式,全面掌握歌颂爱国情怀的途径。此外,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音乐多种表现形式的同时,还要注重他们实践技能的提升,使其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充分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当教师在教授学生唱《国歌》的时候,应该及时提醒他们勿忘国耻,并从慷慨激昂的歌词入手,深刻感知祖国母亲对学生内心的号召,从而让学生学习表达自己内心的激情。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情感培养的对策
(一)创设有效音乐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
通过将民族传统的音乐因素引入到小学音乐的课堂中,能够以动人的旋律和激昂的歌词,进而为学生创设高效且优质的音乐学习情境,来促进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使他们养成积极的心态,并且可以让学生从中收获较浓烈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在教师日常授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对有关的乐曲进行扩展,以强化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共同探究《牧童短笛》的时候,可以提前告知学生这是一部很短很精美的钢琴曲,是一部享誉海内外的钢琴曲。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利用插图和故事引导的形式为学生呈现出学习内容,进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信息。或者,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放映农家小孩骑在马背上,在大自然的风光中,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伙伴嬉戏的场景视频。通过以上内容的渲染,进而使教师顺利达到创设音乐情境的目的。再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伴随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画面,从而向学生讲述中华儿女坚韧不屈的精神,使他们充分树立自身的民族自豪感,让其情感得到发展。
(二)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促进学生的集体主义思维
教师在学讲解音乐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音乐活动,进而促使学生集体主义思维的形成,同时这也是培养他们音乐情操的关键途径。小学生针对内容丰富、形式多彩的音乐活动,通常会产生较强烈的参与兴趣,所以教师 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在课间或课外,组织学生开展多个音乐活动。
譬如,合唱竞赛、小乐器演奏、小音乐家比赛等等,教师还要多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使其在这一过程当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也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有序地排练。在集体排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鼓励,让其在相互帮助之中充分体验音乐魅力。比如,在排箫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整体声音的协调性,以及和声效果带来的美感;歌唱比赛中,学生通过互相帮助背歌词,以此强化他们的集体意识,使其形成较好的集体荣誉感、严守纪律的道德品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要深入挖掘音乐中的内在思想情感元素,将音乐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更好地陶冶其情操。
(三)注重学生的音乐体验,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
在小学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音乐体验,以此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情感表达的重要性,继而让学生通过视听,使其感知音乐速度以及风格魅力,为其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借助各种音乐器材,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过程就是学生审美发生变化的过程,教师只有做好示范作用,才能确保学生全面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同时,教师在范唱、范奏这一环节中也具有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嘀哩嘀哩》这一音乐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范唱,进而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情感进行表演。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始终要采用赞扬和欣赏的眼神看待学生的表演,使其意识到教师对其的重视程度,继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式。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该部分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春天在哪里?”“你认为的春天是什么样?”等,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热议,以激发他们的音乐情感体验。
(四)教师深情投入,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情感”是音乐教学中的主要标志,丰富的情感是艺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升课堂氛围的主要因素。教师应当掌握情感性原则,在音乐教学中深情投入,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得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并从中提升自身审美意识。氛围对于人的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氛围。教师要想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调进行讲解,首先要营造相应的氛围,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作品。以《祖国祖国我们爱你》为例。这首歌曲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信念。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营造氛围。在教学前,教师可以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向学生讲解科学家钱学森的故事。学生听完故事后,就会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并学习钱爷爷不畏困难的精神,同时还能促使学生加强科学文化的学习。通过这首歌的教学,学生就会坚定学习信念,热爱党和人民,通过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三、结语
总之,音乐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基础上,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起着关键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要让他们受到音乐教育的熏陶,同时要将传统的文化元素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对传统的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进而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许丽.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青年时代,2021(13):76-77.
[2]周涌佳.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21(1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