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小学低段语文与音乐美术的整合教学
黄崇菊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崇菊,. 小议小学低段语文与音乐美术的整合教学[J]. 中国音乐学报,2023.9. DOI:10.12721/ccn.2023.157089.
摘要: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要以“学科整合”理念为导向,以语文教学为主体,注重语文学科与美术、音乐等学科的融合,打破学科界限,创设情境,抓住小学低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多元化学习。
关键词: 小学语文美术音乐学科融合
DOI:10.12721/ccn.2023.157089
基金资助:

随着统编教材逐步铺展使用,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和美术、音乐的共通点,开展语文与美术、音乐的“学科融合”教学,通过色彩、画面想象及音乐的有机结合,促使课堂更加立体化、形象化,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而达成“教师教得高效,学生学得带劲”的目标。

一、统编版教材语文学科的地位

语文学科在所有学科里可以说是最为开放的学科,它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来,又将各类资源加以提炼升华。但是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基于学生的年龄段特征,由于阅历的不足,生活经验的缺失,往往需要打破单一封闭的本位教学体系,将其他学科知识加以融入,使得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所需掌握的知识无意识地吸收和学习。语文学习中所包含的“情”、“理”、“智”、“趣”等等都需要学生逐步去探索、领悟。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要以“学科整合”理念为导向,以语文教学为主体,注重语文学科与美术、音乐等学科的融合,打破学科界限,创设情境,抓住小学低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多元化学习,改变传统语文课堂单一的教学方式,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语文教学与美术教学的关联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就是要打破美术与各学科之间的壁垒,突破学科的界限,整合学生的知识,把美术与相关的学科(如语文、音乐、英语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霍华德·加纳德称五到七岁年龄阶段的孩子为“绘画的黄金年龄”。儿童在这个阶段能与“画”进行交流对话,画中的线条、色彩与表现方式都带有情感色彩。低段语文教学中融入美术学科,在统编版的语文教材中插入了大量的图画,这些图画往往能引导孩子们自主地进行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三年级的推测单元中《永远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等文章中就出现了许多的图画,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根据图片进行猜测教学,这既激发了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看图能力,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学生的美育能力进行了培养。特别是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图画理解诗意,亦可根据诗意来感受图画之美。让同学们在欣赏美丽图画的过程中感受到古诗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更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写话教学中引入绘本,可以培养学生看图的能力,使其有顺序有逻辑的欣赏图画。基于兴趣之上主动发掘图画暗示的故事,在被激发表达欲望的前提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说话、写话。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还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与综合研究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在视觉上将美带给了孩子。如果我们把语文课堂教学也与美术教学进行有机地整合,不仅能极大地活跃课堂氛围,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还能获得很好的美育效果,让学生感觉到美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文字的美和艺术的美融合在了一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给学生搭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创造平台。

三、音乐教学与语文的关联

《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然后乐气从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由此可见,早在人类文明的启蒙时期,言、声、舞都是同出一源,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罢了。再从汉语的特点来看,它有声、有调、有韵,串联在一起,交错排列,便是一首非常美妙的“歌曲”。不要说唱,只须吟诵就可让人为之动容。文学作品这种与音乐的天然的水乳交融的关系,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小学低段语文课文中经常出现朗朗上口的童谣或者古诗,音乐性本就是童谣和古诗的一个重要特征。让学生试着把这些童谣和古诗用一定的旋律读出来或者唱出来,不仅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同时这样的学习也激发了学生的语言智能和音乐智能。这就充分地体现出小学语文教学与音乐教学的融合。同时在教学中,把音乐融入到语文课堂中,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跟课文内容相符的曲子,以音乐导入,创设一个优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让学生通过音乐感悟,达到以心感之,以心悟之。其次,教师还可以在音乐声中朗诵课文(或找学生朗诵),即我们在教学中所用到的配乐朗诵,为学生呈现声情并茂的画面,同时音乐的节奏、旋律会将朗诵者与聆听者拉进乐曲的意境和情感之中,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和美术、音乐的共通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开展语文与美术、音乐的“学科融合”教学,通过色彩、画面想象及音乐的有机结合,促使课堂更加立体化、形象化,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而达成“教师教得高效,学生学得带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薛素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农村教育2018(22):58. 

[3]于海东.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课程教育研2018(47):62. 

[4]柴丽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N]发展导报2018-11-06(023).

作者简介:黄崇菊(1983.11—),现有职称:一级教师;任教科目:小学语文;任教学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航天学校;主要荣誉:2016.09西昌市优秀教师;2019.06西昌市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