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陆玲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陆玲,.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J]. 中国音乐学报,2024.12. DOI:10.12721/ccn.2024.157112.
摘要:
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推动下,小学音乐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这是当下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可以从反应力、表现力、创造力这三个方面着手,结合实际学情,采用合适的方式制定科学的策略,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关键词: 小学音乐;文化素养;培养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112
基金资助:

音乐是一门综合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有效开展小学音乐教学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文艺气质和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一、提升音乐反应力

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需要通过耳朵去感悟,利用大脑去思考,借助心灵去理解沟通,使音乐成为一种非语义性、非具象性的艺术。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能够通过改变音调、音色等方式来表达情感,每首乐曲都能传达出作者创作时的心境。每位倾听者都能从音乐中感受到不同的内涵,并在脑海中产生联想,进而理解音乐表达的情感。这个过程反映的是音乐审美水平。音乐审美水平越强,就能听出更多音乐内涵,反之,则难以在音乐中找到共鸣,只能单一从旋律方面感受音乐。此类欣赏音乐的能力,也叫作“乐感”,即对音乐的感觉。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需要先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只有具备聆听能力才能增强音乐反应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音乐教学中,并结合学生自身音乐学习情况,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新并丰富教学内容,带领学生一起倾听适宜的音乐,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沟通,分享倾听音乐的相关心得。例如,在学习《龟兔赛跑》这首管弦音乐时,部分学生可能还不了解“龟兔赛跑”这个故事,这时可以通过视频给学生播放该故事动画片,先让学生产生直观认识,再让学生讨论故事本身所要表达的意义,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然后,为学生播放龟兔赛跑的管弦乐,引导学生倾听。为了使音乐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将图片、视频、音乐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兴趣。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反应力,在授课完成后,学生能够了解歌曲中的各种组成结构,如基本的节拍、音律等。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用计算机播放片段并教会学生用手拍打节奏,并与学生配合,一起完成整首音乐的节奏拍击,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反应力,增强学生的音乐倾听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

二、提升音乐表现力

音乐也是一种表现艺术,比如,在观看音乐表演时,音乐表演人员除了用嘴来演唱,还会通过肢体动作、表情表达内心情感。因此,音乐的表现力不仅局限于“听”和“唱”,“看”也是表达情感方式之一。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很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引发出好奇心,合理利用好奇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如果教师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还在运用传统教育方式,则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甚至会使得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最终有较大可能使学生产生厌恶音乐学科的心理。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若想实现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有效培养,就要在传统教育方式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善,围绕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方式,并在教学中科学渗透传统文化元素,让课堂变得更有韵味。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例如,《忆江南》这首歌曲,主要描绘了江南风景,体现了作者对江南的一种喜爱之情。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带领学生简单了解歌曲内容、意思,教学过程乏味,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江南的风景图片,让学生看得到江南的美,并配合讲解短小的江南故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江南的美景和文化,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跟着教师节奏学习音乐。由于《忆江南》这首歌曲整体表达的是一种欢快的情感,所以在教学中应当致力于构建充满愉快气氛的课堂环境。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游戏形式,建立游戏化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过程趣味性,比如,根据音乐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在播放音乐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播放的每一个自然段做出相应的动作。在游戏中,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游戏的乐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反应能力。下课前,让所有学生一起合唱《忆江南》,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感受自由做出相应肢体动作,仔细观察每一名学生的具体表现,将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肢体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记录下来。课后,针对具体问题制订出科学的教学计划,有效解决学生在音乐表现方面的问题,提高自身综合音乐素养。

三、提升音乐创造力

音乐以声音的形式表达艺术文化和情感。如果学生缺乏读写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也会受到一定阻碍。当前,部分学生面对新音乐时难以在音律上做出反应,若让学生按要求自行编写音乐,则会表现出无能为力的状态,大量高年级的学生亦是如此。具体来说,并不是学生听不懂音乐或看不懂乐谱,主要是因为自身缺乏音乐创造力,加之对音乐的感知力尚浅,因此,很难找到并组织合适的乐曲旋律与节奏。就像英语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音乐则是离不开欣赏、表现与创造。只有以上因素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才能进一步体现出音乐学习的价值。所以,小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对每一名中国公民而言,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成年人角度出发,听到国歌后,会产生热血沸腾的感觉,并不是因为成年人的音乐功底深厚,而是因为成年人能结合自身经历呼应歌曲中节奏、歌词的意义、爱国主义情感等。在讲解这首曲目时,应该带领学生深入感受其中的意义及情感,并且要尽量避免直接讲解,而是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我感受。在具体教学中,先教授学生如何听节拍,让学生找到歌曲的节奏和层次,接着播放整首歌曲,鼓励学生展开动作表现,促使学生养成听到音乐会打节拍的良好习惯,有助于提高音乐创造力。最后可以为学生播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相关的视频和资料,普及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家国情怀。

结语

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应该加强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培养,同时注重提高学生音乐水平,促进全面发展。教师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现状等,对教学内容及方式予以科学创新,致力于营造轻松愉快且高效的课堂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任咪咪.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状况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2]丁丽丽.论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黄河之声,2018(23):77[3]杨忠才.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特征及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2020(13):7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