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供应链是从客户的客户到供应商的供应商,供应链管理是对贯穿其中的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管理。完善的供应链管理可以使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取较大的利益。在当前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实物流管理已处于较高水平,信息流管理则相对薄弱,特别是基于“信任”机制的缺失及传统的线性信息传输方式,导致供应链各节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滞后等问题,进而导致需求预测牛鞭效应、采购滋生腐败、供货节点不受控、企业运营效率低、质量缺陷难以溯源等问题出现,这些是传统供应链管理的短板,更是电力企业打造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亟待解决问题。
2区块链技术发展
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上指出,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区块链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2020年,国家发改委将区块链纳入新基建的建设内容,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并列被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中。
区块链是按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相对于传统网络,区块链具有两大核心特点:一是数据难以篡改,二是去中心化。基于这两个特点,区块链所记录的信息更加真实可靠,能够帮助解决隐私安全保护、信息可溯性、交易合规性、数据真实性和流程处理效率问题,直击供应链管理难点,在供应链场景中具有极强适用性和应用价值。通过供应链与区块链“双链”融合,实现供应链精益化管理,降低供应链管理成本。
3区块链技术在电气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应用
对电力企业来说,供应链是围绕电力设备资产,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需求开始,通过采购、合约、生产制造、质量管控,再通过物流环节将产品运输至目的地全过程。通过梳理电力企业供应链全链条,逐项分析供应链管理各环节需求,匹配区块链技术优势,发现招投标、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金融及合同管理等四个环节,可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辅助管理,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在供应链上高效流转,形成高效的供应链网络结构,打造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核心竞争力。
3.1区块链技术在招投标管理应用
针对招投标环节信息不透明、企业信息真伪性难以辨别、串标围标行为难以取证、评标过程无法追踪等问题,在供应商“高可信”管理场景中,区块链按照“外网一条链,内网一条链”的建设思路,由位于互联网络的供应商侧进行信息上链与广播,通过DMZ区后,再由电力内网的电力企业进行数据审核、交易确认以及信息广播,兼顾供应商可信管理的同时保障信息安全可控。利用区块链数据分布式存储、非对称加密、智能合约等技术构建区块链应用架构,实现评标透明、企业防伪验证、建立公信、数据存证等应用功能。
(1)评标透明。区块链上各节点之间彼此相互信任并直接交换数据资源,将无需再依托招标代理机构或政府第三方交易平台,减少人为因素介入与主观思维干预,实现评标、中标、签约程序的全环节透明操作,简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建立客观透明的招投标管理规则。
(2)企业防伪验证,杜绝串标。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性保障投标文件的原始数据信息不被伪造,通过验证数据区块的时间戳功能,防止信息丢失或是被恶意篡改骗取中标情况,构建安全透明、不可篡改的投标企业体系,被验证的企业体系还可作为招标评标依据,实现自公证、自防伪。通过投标文件在联盟链上的不可篡改验证,防止投标人之间的内部串标,杜绝各种陪标、串标、围标等行为发生。
(3)实现评标追踪,建立公信。将区块链可溯源技术用在招标领域,对投标企业进行追踪溯源,实现投标企业共享信息,追踪评标过程,相关权限人员直接调取相关记录,将评标信息透明化。评标信息一旦上链不能修改且终生存在,招投标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调看,从而建立招投标公信。
(4)智能合约和数据存证。在合同履行环节,根据招标文件与中标人的投标文件制定智能合约,自动处理项目进展的认证、检验、结算等任务,实现、快速、高效交易。智能合约技术一是能够严格按照合同流程操作,执行条件变化会引起区块链时间戳混乱,从而导致智能合约无法推进;二是能够保障操作流程的数据信息真实可信且不可篡改,实现数据永久存证。
3.2区块链技术在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应用
电力企业是重资产的单位,如果高效管理电力设备资产、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是电力企业的重点课题,目前物资供应链信息透明程度低,交互速度慢,导致溯源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时性均得不到保证,存在数据被篡改风险,成本价值导向没有彰显。通过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融合能够实现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区块链技术确保了信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物联网技术保证了数据在获取过程中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通过物资上的溯源码追溯商品的信息,对物资采购、设备品控、物流仓储、退运处置等进行全生命周期“透明”管理,解决物资从生产到退运过程的盲点,掌握物资的生命动态,实现物资“可视、可追、可控”。采购环节,通过物联网技术,把传感器节点布置在物资上,对物资进行统一结构化编码,物资品类、采购时间等数据通过智能合约上链并广播,为系统提供源头信息;制造环节,实时获取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有效信息,如加工环境、加工时间和加工流程等信息,通过智能合约上链并广播;仓储环节,将物资信息、供应商信息、包装信息和存储信息等上链,涉及不同承运商物资转运时,将转运过程上链并广播;运输环节,将企业信息与产品状态信息上链后运输,并记录运输物流环节信息。运维环节,将设备运行、检修信息等上链并广播,持续跟进设备运行质量。
图1-2 物资全生命周期“透明”管理应用业务架构
3.3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管理中的应用
应收账款融资已经成为供应商融资的有效渠道,供应商与电力企业交易产生应收账款,供应商将应收账款质押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审核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后放款给供应商;应收账款账期到期后,电力企业将款项打给供应商,供应商再偿还给银行,完成一轮供应商应收账款融资。
但是,电力企业供应商应收账款融资存在应收账款确权困难、供应商信用无法有效审核、二三级供应商得不到电力企业信用担保等问题,利用区块链技术可解决上述问题:以电网企业为核心,建立包括电网企业、金融机构、多级供应商在内的联盟链。一是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特征解决应收账款确权问题,保证应收账款真实性;二是利用区块链技术信息透明的特点,将电网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易数据共享至金融机构,实现对供应商有效信用审核;三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可追溯特征,将二三级供应商交易数据上链,二三级供应商通过应收账款资产拆分流转,间接得到电网企业信用担保,提升应收账款资产质量。
3.4区块链技术在合同管理中的应用
合同管理环节存在纸质合同效率低、无法实现全程监控、存在冒签盗签风险,利用区块链技术将合同文件通过哈希运算后在链上存证,一旦存证信息上链同步广播到各个节点后,无法篡改或者伪造,用技术手段提高数据的真实可信度,解决传统纸质合同签署“不安全、易篡改、被破坏丢失”等痛点。电子签名、哈希值校验、可信时间戳、区块链存证等技术确保合同信息安全,不可篡改,合同查阅权限可控,操作记录全程可追溯,有效降低企业经营在合同环节的隐患。
4 结论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独立性、安全性等特征,可以解决信息可溯性、交易合规性、数据真实性和流程处理效率等供应链管理难点问题,在供应链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本文从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入手,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场景细化,逐项分析供应链管理各环节需求,匹配区块链技术优势,提炼出区块链技术在招投标、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金融及合同管理的应用场景,深挖区块链技术应用价值,推进区块链和供应链“双链”融合,助力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