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的教学案例
东娜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东娜娜,. 初中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的教学案例[J]. 中国音乐学报,2025.4. DOI:10.12721/ccn.2025.157032.
摘要:
声势律动是音乐艺术与肢体动作相结合教学方式。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声势律动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可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本文将主要探讨声势律动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声势律动教学法初中音乐应用
DOI:10.12721/ccn.2025.157032
基金资助:

在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下,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来说,音乐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其精神世界,提高审美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声势律动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教学方法,通过将音乐与肢体动作相结合的手段,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音乐的魅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音乐感知能力。

 一、声势律动教学法

声势律动教学法旨在通过强调音乐中的动态变化和节奏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表达音乐的情感和表现力,这种教学法侧重于引导学生在演奏或歌唱过程中灵活运用音量、速度、强弱等动态元素,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达。

二、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法的意义

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法能够为学生提供深入、全面的音乐体验,培养其音乐表达力和情感表现力,声势律动教学法通过强调音乐中的动态变化和节奏感,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体验音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感知和理解,使其音乐体验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声势律动教学法,学生可以学会如何灵活运用音量、速度、强弱等动态元素,从而提高音乐的表现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演奏或歌唱中展现个性化的音乐风格。此外,声势律动教学法强调音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通过动态的调整,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捕捉作曲家的意图,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将声势律动融入到音乐欣赏教学中

将声势律动融入音乐欣赏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表达和情感。在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要选择那些富有表现力和动感的音乐作品,如交响乐、合唱曲、流行音乐等,具有明显的音乐高潮和节奏变化,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节奏和律动,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参与其中,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的韵律,指导学生关注音乐中动态的变化,包括音量的起伏和表达方式的转变,通过欣赏过程中的实时讨论或后续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动态对音乐情感表达的重要性。例如,在欣赏《阿玛勒火》这首曲目时,教师应先提供与其相关的一些背景信息,包括作曲家、创作背景、曲目的特点等,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语境和历史背景,鼓励学生用感官去体验音乐中表达的情感,例如用词语描述曲目中可能存在的情感,或者通过情感标签(如喜悦、激动、悲伤等)来表达个人感受。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曲目中的音乐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动态等,通过这些元素的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曲目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此外,教师可以将《阿玛勒火》与其他类似风格或主题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发现其独特之处。这有助于拓宽学生对音乐多样性的理解。鼓励学生想象曲目可能描绘的场景或故事。通过与学生分享一些可能的情景,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二)将声势律动融入到音乐歌唱教学中

为了强化学生对于音乐节奏律动的掌握,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演唱练习,学生能够逐渐对于演唱练习产生良好的信息和浓厚的好奇心,并且会积极参与。声势律动是音乐作品的核心,同时能够体现出音乐作品的特点,但是声势律动是隐藏的事物,需要学生深刻体会,用心感受,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例如,教授《好汉歌》时,将声势律动融入歌唱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首先,教师要解读歌词和情感,在开始教学前,先解读歌词,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故事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并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如何运用声势律动。引导学生感受节奏,教师要注重分析音乐结构,将歌曲分解为不同的部分,如前奏、间奏、高潮等,教师可以讲解这些部分如何影响歌曲的声势,并指导学生在不同部分的歌唱中调整音量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在歌唱时通过动态的调整表达方式,从而呈现歌曲的声势律动。例如,在高潮部分可以增加音量和强烈的表达,而在柔和的部分则可以适度减弱。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与歌曲情感的连接,通过提问、分享个人经历等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歌曲相融合,从而更自然地表达歌曲的声势,可以通过让学生录音并回放自己的演唱,帮助他们更好地听到自己的表现,教师课后要评价和反思,指导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调整声势律动的表达。通过以上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表达《好汉歌》中的声势律动,使其歌唱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将声势律动融入到音乐节奏模仿中

在开展声势律动教学时,音乐教师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后,可以从节奏方面入手,让学生先掌握跟随音乐节奏使用肢体语言的方法,以节奏模仿打开学生认识音乐的双眼。在声势律动教学的前期,音乐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节奏鲜明的音乐,带领学生以模拟演奏的方式进行声势律动,鼓励学生以身体语言配合音乐欣赏。例如,教师在教授《保卫黄河》这首歌时,要引导学生感知歌曲的整体节奏和氛围,首先,教师可以播放歌曲的原版录音,让学生倾听整体的节奏和歌曲的氛围,通过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强烈节奏和奔放的旋律,使他们对歌曲产生共鸣和兴趣。教师可以将歌曲的节奏分解成若干小节,指导学生模仿其中的声势律动部分,使用口语节奏练习、手拍、脚踏等方式,让学生模仿歌曲中的强烈节奏,感受到节奏的动感和力量。其次,可以利用身体动作呈现声势律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身体动作,与学生一起配合歌曲的节奏和声势律动,让学生跳跃、摇摆、挥动手臂等,与歌曲的声调和速度相呼应,营造出声势律动的氛围,并增加身体的参与感。为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歌唱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演唱的环节,让学生分工合作,展示出歌曲中的声势律动。例如,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演唱不同的声部或节奏模仿,通过合作完成整个歌曲的表演。除了声势律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让他们通过声音的强度、变化等来表达歌曲中所承载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并表达“保卫黄河”的决心和坚韧精神。

总结

综上所述,声势律动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声势律动融入到音乐欣赏、歌唱教学及节奏模仿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对声势律动的教学研究,进一步丰富音乐课堂的教育内容,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洁.声势律动让初中音乐课堂焕发生机[J].黑河教育,2022(8):65-66.

[2]张山珊.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2021(2):111.

[3]曾林.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外交流,2021,28(2):236-237.

作者简介:东娜娜,女,1982.10 ,蒙古族,青海祁连。大学本科,2005年7月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音乐系。中小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