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也可能使学生产生惧怕的心理,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不仅包括应用题本身具有的逻辑性和难度,还包括教师教学策略和方式的影响。
一、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题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当前例题分析式数学教学模式较为常见,教师在组织学生做应用题前先讲解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引领学生模仿照搬例题解析套路,在助力学生掌握应用题解答方法的同时,容易使其数学思维变得僵化,对教师课上提过的且与例题相似的应用题解答起来得心应手,一旦应用题稍微转变,与例题产生出入,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就会无从下手,无法有效培育学生解题能力。
(二)学生对应用题不感兴趣
应用题由于逻辑性强、综合分析性强的特点,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拦路虎,有些学生经常见到应用题就畏惧,即使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数学学习中的相关概念、公式、法则等,但还是缺乏一定的思维能力,无法将分散的已知条件联系起来,综合分析以解决问题,因此,渐渐失去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这对于教师的应用题教学来说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如何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严谨的思维逻辑将问题解释清楚,教会学生解决每一类题型是教师教学的关键。
(三)教师出示的题目过于单一
在大量的练习中,教师展示给学生的题目都是相似的,学生回答也没有什么新意,这就无法实现锻炼学生思维的效果,同时也阻碍着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所以教师要运用更加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将应用题和实际情景结合
应用题源于精简的生活现象,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贴近生活的实用性题目,可利用生活化的情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正是因为教材内容有运用生活中的常见例子来进行解说,学生容易记。教师应积极创设实际场景,引用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例如超市卖场购物,银行基础的存储业务,支付宝中的简单理财产品的利息算法等。在课堂上可以分组,让学生演示生活场景,然后让别的小组来解答题目并总结,帮助学生从实际场景中找寻解决问题的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题目的含义,激发学生灵活学习的变通能力,开拓学生思路,教导学生从小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数学应用题角度加以思考和解决,积极把课堂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结合,强化应用题学习的数学思维,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技能,拓宽学生与生活的接触面。
如在教学“相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速度和”的内涵,教师可以设计相遇问题。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好一条线段,并把它等分成12份,请然后两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两端,规定其中一位学生每秒(每一次口令)走1步,另一位学生每秒走2步,将这两位学生的速度和名字标在线段两端,同时提出问题:“他们会在几秒(几次口令)后相遇?”最后,教师可以再请学生试走,在第一次口令后提问:“他们每秒走了几步?”由此引导学生认识“速度和(工效和)”的概念。
(二)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应用题来说,其大部分题干都是文字形式。但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相对来说比较小,其理解能力等并没有发展成熟,所以在面对一些语言类的应用题时,根本无法清楚理解题意。小学数学教师在对比较难的语言类应用题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把语言类的题干转化为图画供学生进行理解,这样一来不仅学生对于题目的解题兴趣可以有所激发,同时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也会更容易理解题干含义。
(三)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题干作为应用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所有的已知条件,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已知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解决问题,因此,审题是关键的一步。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对题目中的数据部分形成数学结构,能够清晰地记住包含的关键信息和词语;其次,学生需要在所有已知信息之间搭建联系,判断如何利用现有信息得出目标结果;最后,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形,便于理解和分析。在上述过程的基础上,学生带入数据信息,利用已经学会的公式,求得结果。
(四)巧用作图法
作图法是帮助学生解题的重要方法,借助作图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明、直观,有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如在教学“鸡兔同笼”时,有这样一道题目:“笼子里有鸡兔共8只,足20只,鸡兔各几只?”在学生读完题目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纸上画8个小圆表示头,然后给它们添上脚,看看有几只鸡和兔。通过动手画图的过程,学生可以认识到“脚”的增加与减少都是有规律的,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五)将应用题教学内容开放化
为了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对于数学应用题中条件的运用能力,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将应用题设计成开放类的问题。比如,可以将数学应用题中的有效条件进行隐藏,让学生在缺乏有效思考的条件下,自行对这些条件进行补充,进而对应用题进行解答。此外,也可以将很多种条件都列出来,由学生自我组合和设计应用题,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教师再根据学生所设计出来问题的难度以及解答结果进一步了解和考核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结束语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应用题教学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一定要重视应用题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在该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使用丰富的教学形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一来,不仅学生对于应用题的解答兴趣会有所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生虎.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03):39.
[2]沈伟.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究[J].中华少年,2019(35):68+70.
[3]吕芳.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2019(4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