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水平,还应培养其数学思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其具备基本的逻辑推理、运算能力,为后续更高水平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但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还存在未创新多样化教学模式、忽视信息技术育人价值、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完善等问题,影响数学教学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创新小学数学教学,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引入新思想、新技术与新模式,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加快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步伐。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以数学眼光观察世界,对数学知识产生好奇心,具备基本的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及创新意识;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使学生以数学思维思考世界,通过运算、推理来解决实际问题,认识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形成理性精神;要求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形成模型意识与应用意识,通过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以数学语言解释事物规律,建立跨学科应用意识及能力[1]。
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创新多样化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未创新多样化教学模式,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地位,降低数学教学效果,不利于促进数学课堂可持续发展。第一,教师未创建丰富情境,问题情境相对单一,没有融入故事情境、合作情境等,不利于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第二,教师未转变教学理念,忽视游戏化教学的作用,认为游戏会影响课堂效率,导致数学课堂趣味性不足,难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学有效性[2]。第三,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未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缺少一系列任务群的设计,难以锻炼学生应用能力,不利于强化教学质量。第四,教师未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缺少个性化教学方案,影响授课效果,阻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二)忽视信息技术育人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忽视信息技术育人价值,未引入先进技术手段,降低教学效率,不利于强化数学课堂智能化水平,影响信息化建设的落实。其一,学校未完善校内智能化教学设备,缺少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无法为数学教学奠定基础,降低数学课堂信息化程度。其二,部分教师信息素养欠缺,技术应用能力不足,难以灵活使用各种先进技术,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影响数学课堂高效进行。其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未使用flash画图工具,没有立体呈现数学概念,增加学生学习难度,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信心,降低教学效率。其四,在课后,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便于学生进行数学预习或复习,影响授课效率。
(三)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完善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完善,缺少完善的教学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创新不足,无法为教学方案的优化提供数据,阻碍数学教学可持续发展。首先,教师未创新教学评价指标,仅考核学习准确度,未检验学生数学思维、应用意识、创新能力等,降低评价结果全面性。其次,教师未优化教学评价方式,一般以课堂作业作为检验工具,但过多作业会增加学生压力,不利于落实“双减”政策,缺少实践型作业的设计,难以锻炼学生应用能力。然后,教师未拓宽教学评价主体,教师评价较为局限,没有增加学生、家长等评价视角,难以确保评价结果客观性,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水平[3]。最后,在数学教学活动后,教师未收集学生建议或反馈,没有基于学生意见来优化教学方案,难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影响数学课堂优化发展。
四、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对策
(一)引入丰富的数学教学方法
教师应当引入丰富的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锻炼其应用能力,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数学课堂可持续发展。一是创建丰富数学情境,例如在讲述“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时,教师可创建生活情境,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伸缩门,通过实际生活学习平行四边形特性,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高效学习。二是创新游戏化教学模式,以“角”知识点为例,教师在讲解直角、锐角、钝角、平角等角时,可设计“教室大风车”趣味游戏,将学生分为两条射线,以教师为端点不停旋转,当教师说“停”时,观察两组学生组成的角,增添数学学习趣味性。三是创新项目式学习模式,在“三角形”课时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任务群,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分析三角形的特性,共同完成数学任务群,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及能力,提升其团队协作能力。
(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借助先进技术提高教学水平,为数学课堂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持续深化数学教学改革。第一,学校应完善校内资源馆建设,整合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便于教师获取足够的数学课程教学资源,为数学教学奠定基础。第二,教师应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以“三角形的面积”知识点为例,教师应使用flash画图工具,动态呈现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原理,强化其逻辑分析能力,高效理解数学知识[4]。第三,在讲述“平移”“旋转”等知识点时,教师可应用VR技术,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像的平移与旋转,锻炼学生空间想象力,具备较强的空间感,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第四,在课后,教师应整理在线学习资源,便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促进数学课堂高效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应当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完善教学评价指标,准确、客观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确保数学教学实效性,及时优化教学方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其一,教师应完善教学评价指标,检验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创新意识、空间想象力等素质,提高评价结果全面性。其二,教师应优化教学评价方式,增加实践型作业,通过实践探究活动,观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度,便于教师更好地调整差异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其三,教师应拓宽教学评价主体,引入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方式,保障评价结果客观性,从不同主体来检验教学效果,促进小学数学教学高质量发展。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离校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连续性教学服务。其四,在教学活动后,教师应了解学生学习反馈,结合学生建议,有序调整教学方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保障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促进班级学生均衡发展。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未创新多样化教学模式、忽视信息技术育人价值、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完善等问题,降低数学教学质量,不利于推动小学数学课堂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提出引入丰富的数学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技术与评价,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及能力,实现学生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面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4,(10):50-52+56.
[2]翟军国.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3,(35):15-17.
[3]姚丽静.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学业质量测评的优化路径[J].亚太教育,2023,(21):40-43.
[4]曾利琴.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路径探思[J].大理大学学报,2023,8(07):111-116.
作者简介:张维平 1976年1月 男 陕西省定边县 汉 本科 一级教师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李园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