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安眠汤治疗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陈琼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琼,. 中药方剂安眠汤治疗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J]. 中国中医药,2023.12. DOI:10.12721/ccn.2023.157046.
摘要:
探讨中药方剂安眠汤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88例失眠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44例。西药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中药组采用中药方剂安眠汤治疗。最后收集并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负面心理状态、满意度、用药不良反应等数据。结果:中药组治疗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其中,中药组治疗有效率97.73%(43例);西药组治疗有效率81.82%(36例)。中药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负面心理状态数据低于西药组,在治疗后,中药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水平数据明显高于西药组,中药组满意度高于西药组,中药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数量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失眠患者进行治疗时,为患者予以中药方剂安眠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质量,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有效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并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建议在实际治疗中予以应用。
关键词: 中药方剂;安眠汤;失眠;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
DOI:10.12721/ccn.2023.157046
基金资助:

引言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是指入睡、维持睡眠障碍并影响患者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患者以心肾不交证为主,随着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导致老年心肾不交证失眠症的患病率持续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目前,西医治疗失眠,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音乐治疗等,但见效较慢。药物治疗镇静催眠药及抗抑郁药物治疗,随着药物治疗的见效快,近期疗效良好,但容易产生耐药性,及不良反应。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在失眠治疗上体现了一定的优势。我院采用安眠汤治疗老年心肾不交证失眠,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1月本院收取的88例失眠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44例。中药组: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龄(48.61±10.68)岁;西药组: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龄(48.74±10.5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纳入标准:患者诊断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患者依从性较高,能够完成相关随访。排除标准:患者存在妊娠或者精神异常情况;患者无法完成相关随访。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每次取10mg酒石酸唑吡坦片(生产企业: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批准号:H20020372,规格:10片/盒)口服,1次/d,睡前用药。每次取20mg谷维素(生产企业: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批准号:H44020613,规格:10mg*100片)口服,2次/d。观察组联合中药安眠汤方剂治疗,其组方药材包含:生牡蛎、茯神、法半夏、生龙齿、酸枣仁、珍珠母各30g,陈皮、枳实、夏枯草各12g,竹茹、黄连各10g,甘草6g,以上药材加水煎煮服用,1剂/d,且分早晚两次服用,全部患者均坚持治疗1个月。

2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中药组治疗有效率97.73%(43例);其中显效25例(56.82%),有效18例(40.91%),无效1例(2.27%)。西药组治疗有效率81.82%(36例);其中显效20例(45.45%),有效16例(36.36%),无效8例(18.18%)。中药组治疗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在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数据无明显差异,在予以不同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得到一定程度降低,其中中药组患者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睡眠质量比较

在治疗后,中药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数据明显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生活质量比较

在治疗前生活质量水平相对较低,在予以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其中中药组生活质量数据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满意度比较

中药组满意度97.73%(43例,十分满意33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1例);西药组满意度86.36%(38例,十分满意18例,一般满意20例,不满意61例)。中药组满意度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0,P=0.048)。

2.6用药不良反应比较

中药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1例(2.27%);西药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7例(15.91%,心悸2例,头痛2例,肝功能异常1例,肠胃不适2例)。中药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数量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0,P=0.026)。

3讨论

因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提升,因此人们的生活压力显著增加,失眠群体逐渐扩大。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水平。大部分失眠患者发病与其心理因素存在相关性,表现为白天疲倦感、持续睡眠困难、入睡困难等,患者对入睡极其渴望,患者一旦发病会出现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时间不足等情况,且会发生多梦、心烦意燥、健忘及盗汗等症状,患者心理负担会明显加重,出现情绪不佳情况,失眠症状加重,呈恶性循环趋势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临床多选取西药治疗,西药起效快且安眠效果较优,当长时间服用西药治疗,其药物成分会损伤患者肾脏、肝脏等组织。长时间失眠患者用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会出现患者依赖药物情况,因此临床选取合理、科学的药物服用十分重要。在中医学中失眠症归属“目不瞑”、“不寐”、“不得卧”等范畴,人们正常睡眠状态处于安神状态,阴阳之气自然且有时序、有规律地转化而成,因情志不遂、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劳逸失度、起居时长等引发机体气血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紊乱、魂不守舍等,发展为失眠症。失眠与患者自身心、肝、脾、肾以及气血阴阳不调等存在直接关系。因此将调理阴阳、降火解毒作为治疗原则。安眠汤是常用的中药方剂,患者的失眠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在安眠汤中夏枯草、法半夏为君药,法半夏可升可降,夏枯草可实现调理阴阳、祛邪的功效;酸枣仁、茯神、生牡蛎、生龙齿药材为臣药,茯神可实现安神养心的功效,酸枣仁可实现滋阴除烦的功效,生龙齿、生牡蛎可实现安神、重镇潜阳的功效,珍珠母可实现补气、养血、通络的效果。竹茹具备化痰清热的效果,黄连具备清心降火的效果,陈皮具备燥湿化痰的效果,枳实具备理气健脾的效果。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实现安神、镇静、养心的效果,可达到疏肝健脾、调理阴阳的目的,患者的失眠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当前,中医药在治疗失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治疗的方法日益多元化,而且疗效确切,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体现出辨证论治的思想,实现了个体化的治疗。与此同时,治疗的费用相对低,不良反应极小,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失眠作为一种身心疾病,在实施中医辨证论治时,还需要强化对患者心理的干预,以此来提高综合治疗失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佳明,刘立安.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的文献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6(13):197.

[2]李金龙,方康权.中药足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上肢骨折术前失眠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6):856-857.

[3]覃甘梅,覃骊兰,蓝毓营.治疗失眠中药药对的应用原则[J].中医药导报,2018,24(5):23-26.

[4]娄爱琴,马云枝.马云枝运用镇肝熄风汤治疗失眠症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153-155.

[5]郑世飞.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心阴虚型失眠5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1):2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