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现阶段,由于我国的建筑行业在飞速的发展,建筑基础结构从之前的砖泥混合演变成苏进的钢筋结构,而钢筋结构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材料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技术被应用的最为广泛,但是由于我们国家之前在相关技术方面的局限性,这种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裂缝的现象,这种裂缝会导致建筑工程发生的坍塌事故。因此,尽管大体积混凝土技术是一种非常高效率的施工技术,但是相关企业一定要重视所出现的问题,同时采取具体的行动措施进行解决。
2 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特点
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横截面积过大,甚至引起水化热现象的施工,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较大,必须采用一定措施进行降温,及时解决水化热造成的内外温差问题,防止裂缝产生,有效控制混凝土的生成结构。与普通的小型建筑工程相比,大体积混凝土技术主要有两个特点。首先,较大型的建筑和一些大型的设备对混凝土的要求更高,而大体积混凝土技术主要也是在这两种工程中使用,在大型建筑施工中,要保证不能有一点裂缝的产生,就要对施工技术进行严格控制,不停地进行浇筑,不能有间断,对施工人员有较高的要求。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比较复杂,施工难度也比较大,也会存在更大的危险,所以保证每一个施工步骤的正确性和安全性相当重要,这也是大体积混凝土技术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另外,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相对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水化热,形成内外温度差,而这个热量相对不容易散发,会产生一定的温度张力,会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所以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对施工程序有全面的了解,明确每一个施工步骤可能带来的问题和存在的影响,并且要对施工的整个流程有绝对化的掌握,不能疏漏任何步骤,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3.1 水泥水化热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因为在其内部水泥水化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热量,从而促使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不断上升,而且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截面厚度非常高,水化热无法向外界散去,从而在结构内部集聚。在现实情况下,大体积绝缘温升通常在3d内就会产生,在4~5d混凝土内部温度达到最大。浇筑的初始阶段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导热性能比较糟糕,加上弹性模量与强度不高,导致变性约束无法显示出来,温度应力不高。但伴随着时间的逐渐推进,弹性模量与强度开始大幅升高,这个时候约束力对大体积混凝土降温收缩的作用逐渐增强,产生非常高的温度应力,而且要高出混凝土自身的抗拉能力,导致裂缝的产生。
3.2 大体积混凝土的运输
如今,大部分的混凝土是商用混凝土,所需数量非常大,因此在混凝土当中通常会融入其他的成分,维持混凝土品质,例如吸水剂和泵送剂,这样的材料有非常大的用处,不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水化热,而且还可以降低水泥所需量,大大提升了混凝土质量与性能。 运输商通常利用泵送的方式对混凝土进行运输,如此能够保证及时提供施工所需的混凝土,同时保障混凝土的品质。
4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解决问题的措施
4.1 选择优质原材料
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筛选是保证整体混凝土结构强度和韧性的首要前提,因此一定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确保其能够在后续的工作中发挥其作用,另外还要加强混凝土材料的合理配比,通过科学合理的搅拌来发挥混凝土结构的最大作用。
4.2 施工过程中对温度进行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温度因素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加强对混凝土温度的有效控制。首先,要对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进行控制,也就是原材料的初始温度,相关作业人员应结合具体状况对温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另外,在浇筑过程中还要实现对整个过程的动态监测,避免某些局部区域的温度差异较大而产生局部性裂纹;最后,还要加强对浇筑结束后的温度控制,使其内外层温度一直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4.3 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交错浇筑
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特殊性来看,要想实现其性能的最优化处理,一般会在浇筑过程中采取交错浇筑的方式。通过利用分层、段、分缝式的浇筑方式来对整个施工环节进行有效浇筑,大大提升了混凝土的连贯性。
4.4 施工质量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较为复杂,实际施工过程中,受振捣方法、浇筑方法等的影响,容易造成施工质量不理想。 振捣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振捣棒在混凝土的坡中、坡脚、坡顶等位置进行振捣,利用刮杆对表层刮平处理,表面利用碎石进行覆盖,提高表层的密度。 通常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要刮抹混凝土表层,适当地覆盖塑料膜,避免表层水分过快挥发,从而减少裂缝的出现几率。在泌水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混凝土内部的水分,根据工程施工标准进行泌水处理, 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质量控制与施工人员有非常大的关联,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操作,管理工作者要将施工管理做到位,规范自身行为。 施工方一定要制订管理制度实现对工作人员的约束,确保每一个环节以及工序都依据工程施工的指标进行。
4.5 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期养护
由于通常混凝土都是分层浇筑,所以分层工艺技术、凝固的时间点及凝固程度非常关键,尤其要重视凝固时间。并不是完成浇筑之后就大功告成了,混凝土表层可能会出现形变对总体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第二次的振捣以及抹压,确保混凝土表层的平整扎实,如此一来更加有效地将表面水分进行过滤,防止混凝土表层产生气泡或者裂痕。后续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最理想的时间是浇筑之后的10 h,养护维持4周最理想。在比较特殊的位置要适当地延长养护时间,针对特殊位置要进行养护方式的调整,具体问题要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养护的过程中要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看管,利用适当的遮蔽物将混凝土盖住, 预防表层被破坏,定期打开进行查看湿度情况,一旦湿度不够要立刻补充水分。如果出现混凝土表层凹凸不平的情况,要立刻派出专业人员进行修补,保证成型的混凝土完整无缺。
5 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较为复杂,质量作为施工工程的关键点,在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施工技术正在逐步完善。通过配合比设计、温度控制、施工质量控制、养护等多个方面措施,提高施工项目质量水平,确保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陈招娣.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 江西建材,2017(12):85+89.
[2]汪鲜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7,24(07):271-272.
[3]苏丽娜. 房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9(18):126-127.
[4]麦浩.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建筑,2020,18(23):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