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是由于脑干面神经核及周围神经受损导致的面肌瘫痪[1]。中医又称周围性面瘫为口痹,指正气不足、脉络空虚、从而导致风寒或者风热湿邪入侵人体面部,面部经络湿痒,静脉闭阻不通,故而出现口眼歪斜、眉毛低垂、眼睛无法正常闭合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对身体及心理造成一定影响[2]。因此,本文就此针对个性化阶段性中医康复护理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的观察对象为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于2020年7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进行临床研究,且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个性化阶段性中医康复护理,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5.08±2.46)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6.23±2.58)岁。两组资料统计无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遵医嘱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规范用药,告知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基础性护理。
观察组:采用个性化阶段性中医康复护理。共3个阶段进行干预。(1) 急性阶段,发病初期(1周)。对此阶段患者进行火龙管治疗,选择颊车、地仓、下关等穴位,30min/次,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选择1天1次或2天1次。然后指导患者进行热敷治疗,对患侧耳后、面部等部位热敷1天 2-3 次。同时联合按摩治疗,于早晚分别对双侧颊车、四白、太阳、攒竹等穴位按摩,1次30min。(2) 静止阶段, 发病中期(2周)。指导患者对耸鼻、闭眼、抬眉、努嘴、示齿等面部肌群功能训练,同时揉搓面颊、眼部及额部等部位, 15 min/次,1天2 次。另外,进行穴位按摩,方法同急性阶段一致。( 3)恢复阶段,发病后期(3周)。坚持面部穴位按摩和面部肌肉群锻炼,同时指导患者自行检查面部神经肌肉恢复情况,加强自我防护防止复发。( 4) 情志护理。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状况进行针对性情志护理,发病初期时,多数患者缺少疾病认知,会出现害怕、焦虑等较强负面心理,此时应讲解疾病治疗方式和效果等知识,积极进行心理疏导,给予更多的支持与鼓励,积极配合治疗。发病中期,此期间效果不显著,患者心中难免会产生质疑与不安,此时应主动与其沟通,积极引导,讲解以往成功案例,梳理自信。发病后期,此时病情逐渐好转,嘱咐患者坚持治疗巩固,不可懈怠,同时建立联系方式,便于随时为其答疑解惑,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1.3观察指标
两组对比护理效果,效果显著、效果一般、无效,效果显著+效果一般=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均通过SPSS27.0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护理效果[n(%)]
3讨论
周围性面瘫会使患者面貌出现一些变化,影响其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多以拔火罐、穴位按摩等常用方式治疗,由于患者会出现一些负面心理情绪,所以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需要护理干预进行辅助治疗。个性化阶段性中医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手段,更具有全面性与有效性,不仅对患者各个治疗阶段进行有效指导,还对其情志进行护理,根据不同阶段有针对性情志护理,给予患者更多鼓励与支持,调整积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病情快速康复[3]。本次研究表明,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综上所述,周围性面瘫患者通过个性化阶段性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负面情绪以及面部神经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李玉珍,刘佳璋,李凤桃等.个性化阶段性中医康复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36(12):131-134.
[2]赵士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J].中外医疗, 2021,40(18):105-108.
[3]杨晶,窦健卿,马效麟.阶段性康复护理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效果
[J].中医药导报,2021, 27(02):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