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国内各个地区的工业用电量、居民用电量迅速增加。用电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该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只有工业积极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用电量才会提升。为满足各地区的用电需求,我国电力工程数量持续增多,其中输电线路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架设超高压输电线路。输电线路在电力工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承担着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重任,也是电力系统成功将电能输送到各个地区的关键。
1输变电工程线路施工
输变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系统的核心,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实现电能的传输和分配。可见,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枢纽。因此,在施工期间,工作人员要更加重视配电线路的施工,提高施工质量和效果,实现各个环节、各个影响因素的整体结合,以整体为出发点,做好做好施工质量优化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对人们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电力工程配电线路施工原理。(一)遵循科学原则。在电力工程中,任何工程都应最大限度地保证科学性,遵循科学的建设原则。主要原因是电力工程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工程项目,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或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甚至引发危险。保证在施工期间能够遵循班级学习的原则,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能够更好的达到施工目的。10kV配电线路施工的主要工作是电缆敷设和安装。施工期间,工作人员应对施工区域用电需求进行综合分析。社会市场上的配电电缆型号繁多,不同型号电缆的配电容量不同。因此,应正确把握地区用电的具体需求,确保电缆选型的合理性,高质量完成电缆安装施工。促进电缆工程能适应用电需求,实现最大满载。对于参与10kV配电线路施工的工作人员,要鼓励他们正确认识不同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操作和施工要求,促进施工技术在施工中更好的应用。(2)遵循简单操作原则。在10kV配电线路的施工中,既要遵循科学原则,又要遵循操作简便的原则。10kV配电线路工程的开展将对周边地区的用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是为周边地区的社会生产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提供保障。
2电力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2.1地质改善技术缺陷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想要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固性,应对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条件进行全方位分析,并对其进行相应处理。然而,根据电力工程土建技术的操作情况来看,部分电力工程的土建施工技术的操作水平不高,对于地质条件复杂及特殊地质等情况,无法进行有效应对,导致地质改善效果不佳,施工地基的性能指标达不到电力工程的建设标准。另外,在以岩石为主的地质条件下,岩石空隙较大、稳定性差,并不利于施工人员直接采取土建施工技术开展具体操作,就以往常见的浆液浇灌法来说,由于浆液浇灌较为集中,其作用力大多倾向于地质中一小部分的土体结构,无法对整个施工区域的地质进行有效改善,进而会影响到电力工程基础施工的质量,尤其对特殊及复杂地质的电力工程而言,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难度。
2.2架空线路施工问题
架空线路施工效果直接决定输电线路施工结局,囊括多个复杂环节,对施工有很高要求。但从输电线路的架空线路施工现状可发现,架空线路施工存在较多问题。第一,架空线路施工对前期准备有很高要求,但部分施工人员凭借既往施工经验工作,导致实际施工效果难以满足预期,尤其是施工难点环节,问题频出,甚至对输电线路正常应用造成负面影响。第二,架空线路施工难点较多,对施工人员技能有很高要求。但部分施工人员并未满足技能要求,所以影响架空线路施工质量,甚至诱发安全事故,最终导致输电线路施工效果大打折扣。
3应对的措施
3.1全面改善地质施工技术
地质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是保障电力工程整体结构稳固性的关键,在全面提升电力工程土建施工技术的过程中应优先开展地质施工技术的改善工作,切实做好工程基础保障工作。针对地质环境特殊、山体结构复杂的施工环境,应加强现代化工程管理意识,有效利用换填土等现代化技术对区域地质进行处理。在对施工地质进行处理时,施工人员应对现代化换填土技术进行充分了解,确定其同传统单一的换填土法的区别。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电力工程施工人员应先整平施工场地,然后依照技术操作标准铺设一定厚度的卵石层,借助卵石层对复杂、特殊的地质结构进行空缝填补,以此增强区域地质的强度性能。完成卵石层的铺设工作后,施工人员需将砂砾、细土混合料均匀铺设至卵石层上,进一步将卵石层的缝隙予以填充,如此一来通过双层换填方式改善不良地质,加强电力工程土建结构的性能参数,全面提升电力工程土建施工技术的操作效果。
3.2架线施工技术
架空导线的架线方式往往会被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单回路方式,另一种是双回路并架方式。在导线排列过程中,可以采取水平排列方式,也可以采用竖直排列方式,通过实践应用可以了解到,竖直排列方式其性能相对较差,尤其在重冰区域、电晕严重区域,竖直排列方式无法将其作用发挥出来。在垂直排列过程中,如果下层导线在冰层突然脱落,那么很容易出现上下跳跃问题,以及相间闪烁问题。如果在导线附近有大风,或者环境湿度较大,在电晕地区会出现导线误动情况,此时上层导线与下层导线之间很容易因为碰撞而发生事故。导线采用水平放置方式,能够避免上述问题出现,而且采取水平放置方式,能够降低杆塔高度,而且降低雷击概率。但水平排列方式的杆塔结构较为复杂,需要建设部门加大投入力度。
结束语
输电线路施工属于电力工程建设重要内容,施工效果与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电力工程整体质量。采用传统技术施工,存在较多不足之处,难以保证实际施工的效果,施工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甚至会诱发施工安全事故。新技术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等的新型施工技术,引入多种先进技术,可在输电线路施工中发挥较强的辅助作用,帮助施工人员更高效、安全、科学的施工,可保证施工有效性与安全性,可减少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间接保障电力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庞永泉.提升电力工程土建施工技术的策略分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06):168-170.
[2]牟长斌.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22):223-225.
[3]韩朝晖.电力系统35kV线路设计及施工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01):198-199.
[4]马富勋.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4):138-139.
[5]王丹.电力工程中的安全隐患分析与施工安全技术应用策略[J].中国民商,2017(1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