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加强政治的建设,推动社会发展,而推动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是培养初中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关键举措。在立足于社会的同时,做到遵纪守法,同时能够灵活用法律不仅是新课标中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学生能够实现利用法律实现自我保护的基本要领。
1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作用
1.1降低青少年犯罪率
客观分析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可知,多数家长在生活中并未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带领孩子了解法律知识,培养其个人道德品质。而在信息化时代下,很多初中学生都拥有移动设备,能够轻易接触到互联网信息。这就会导致容易冲动、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受不良信息及文化影响的概率大大增加。例如,部分中学生在生活中未得到及时引导,但又被武侠片、警匪片中的打斗情节所感染,在和他人产生冲突时,出于模仿心理、好胜心理,便会利用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殊不知打架斗殴也会触犯法律。为此,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便能有效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降低青少年犯罪率。
1.2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
青少年因生活经验、辨别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还易成为违法犯罪活动中的受害者。对中学生而言,他们生活学习的环境相对单纯,加上他们的社会经验有限,这便为部分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不法分子会利用初中学生生活经验、法律意识不足的弱点,引导其触犯法律,或侵犯学生的基本权利。而做好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能够使他们具备更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了解他人的哪些行为会使自己的基本权利受到影响,最终拒绝不良行为,或在个人基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
1.3培养初中生健全的人格特征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和情感易波动的时期,对于自身的一些行为习惯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如果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没有一定的法律意识的约束,就会导致自身的行为习惯缺乏正确的规范,久而久之,自我意识膨胀,会促使青少年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在政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是对青少年自我行为习惯的一种矫正,告诉他们哪些事情可以干,哪些行为对自身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法律意识的影响下,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会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正确认识自身行为对于社会的影响,增强法律意识,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2初中政治教学中加强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
2.1提升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视度
法律意识培养是一项重要工作,初中政治教师要对其进行深入认识,明确其重要意义,并积极在教学中为学生培养这方面的内容,提升对其的重视度。要在教学中系统安排有关的内容,做好教学规划,将法律意识内容穿插到实际教学中。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教育,为学生讲解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使学生也能够认识到法律意识培养的价值,并积极接受这方面的内容,主动对其进行探究和深入学习。只有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才能够对这一内容的学习提升重视度,从而才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当然,使学生主动接受法律知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应当树立长期引导的心理,让学生深化自身对法律意识的认知,明确系统性学习的必要性,自身做好学习规划,做好接受这一知识的准备。
2.2以教材为基础,深入挖掘其中的法律知识
教材是政治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开展的基础,在初中思政课新教材中,突出法制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应当将教材作为基础,来深入挖掘其中的法律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对法律知识进行全面理解,并逐渐提升法律意识。具体来看,初中政治教材中的法律知识是较多的,不同知识包含的法律内容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状况来选择法律知识进行讲解,适当对法律知识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学生学习更多有用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加强宪法监督”这节课的时候,学生感觉宪法是触摸不到的。教师拓展,学生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宪法规定,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明白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教育学生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在学习“防患未然”这节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可挖掘其中的法律知识,为学生讲解这节课开展的目的,让学生分辨是非,并对自身的不良行为进行约束,提升自我控制和管理的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深入了解犯罪的危害,并远离犯罪,提升法律意识。
2.3有效引入生活案例,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引入生活案例能够让学生从生活中出发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将案例与自身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能够使学生更为全面地理解知识,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增强法律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生活中较为常见或者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案例,在对这些案例进行讲解的同时对所蕴含的法律知识进行挖掘,为学生清晰呈现,使学生从案例中深入了解法律知识内容。比如近几年校园欺凌的案件在社会反映强烈,教师应列举实际案例来进行授课,引入材料:某地某所中学遭同班同学围殴打至脾脏严重出血;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是不容忽视的,而欺凌者虽然年龄不满十六周岁,但是仍然需要得到教育和惩罚,一方面其父母有责任,另一方面其自身也要接受教育。学生应当通过案例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且提升法律意识,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于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
2.4借助于多媒体手段,科学传播法律知识
当前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已经逐渐普及,将其运用到教学中,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并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就应当引入多媒体,以此为学生播放各种各样的法律视频,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法制专栏、广播节目以及影视节目等,每节课可以留出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观看视频,这样长期积累下来,学生能够学习很多法律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法律意识。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法律有关的案例,在学生观看完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这也能够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让学生通过这些案例明白这些危险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当做好预防,并多学习法律知识,以此对自身的权益进行维护,避免受到侵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攻坚力量,同时他们也是我国未来法治建设的中流砥柱。初中阶段是他们学习法律,形成法律意识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初中时期通过针织教学接受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至关重要,因此初中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促进初中生法律意识的形成,推动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法治的社会下灵活运用法律知识。
参考文献
[1].邱文璇.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0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