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就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结合自身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主动融入相应的场景或氛围中,在亲历过程中迅速准确地理解并建构知识、调动情感、发展能力、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验式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现状
(一)体验内容较少,无法满足学生对体验参与的实际需求
通过对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以及对小学生的问卷调查来看,那些实践性强、可操作的数学课程内容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体验兴趣,并形成良好的体验教学效果。但是,教师在挖掘教学资源的过程中,片面重视资源的知识性,忽视了资源的体验价值,使学生主要在数学课程内容中获取知识,而不是切身体验,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体验学习方法比较单一
数学知识偏重于理论,但是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不够成熟,其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困难。基于此,学生对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建构知识的需求越加强烈。但是,教师在教学引导中,对体验方法的选择比较单一,使学生的体验式学习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三)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需要培养与提升
合作学习是当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中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方法,但是有些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不强,不愿协作、不愿分享,过分强调自我体验的重要性,忽视他人体验的价值,从而导致合作学习不能有效进行,影响了体验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片面强调学生的数学成绩
一卷定“胜负”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是,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教师依然习惯于采取静态的、平面的卷面来考核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这就导致了之前的体验式学习失去应有的意义,学生在评价中获得的反馈也难以支撑体验学习的进一步开展。
二、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突出体验学习的重要性
体验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体验的过程中,教师不是主角,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实现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思想上做出转变,一方面认识到教与学角色的转变,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的主体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另一方面重视体验的价值,从学生的行为、心理和感情等方面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依据体验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合理建构。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转变数学教学观念,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主体。而体验式学习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教师应用这种方法开展课堂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高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意识到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才能真正地让体验式学习发挥应有的积极效益。
(二)强调教师主导,引导学生的多元体验
在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中,学生的体验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启发者和引导者,在引导学生自主体验、促使学生将体验转化为理性思考的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数学体验式课堂上,教师应围绕体验主题,为学生创设生动逼真、说服力强的体验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百分数”相关知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根据超市促销活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已知一超市开展促销活动,全部商品打七折。(1)铅笔盒原价10元,现价多少元?(2)橡皮原价1元,现价多少元?学生在分析情境信息的过程中,能够将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迁移到课堂上,并结合教师的启发,思考打折与百分数之间的联系,探究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进而在互动交流中寻找规律,归纳百分数的定义。这样的教学过程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作为学习的依据,引导学生实现体验迁移,使其在问题探究体验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建构。
(三)引导合作学习,强调体验过程的协同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既是开展体验式学习的需要,又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面对比较复杂的学习任务时,学生只有组成合作团队,并保持队员之间相互信任、密切协同的关系,才能提高个体的力量,更好地探究与解决问题。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体验,创设需要合作的教学情境。这样的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协同性,协调了学生之间的关系,促使小组内部、小组之间分享体验,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学习效果。此外,教师也可以在体验式学习中融入合作学习模式,即设计一个问题,由小组内的所有成员共同探讨这一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方法也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改变以往学生认为数学相对较难,无法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的情况。
(四)构建多元评价,提高体验学习效果
学生的体验式学习需要获得评价的认可和激励。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评价习惯和评价方法,即仅通过一张数学卷子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由于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质量、学习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应明确在对所有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以同一标准要求学生,而应根据学生在以往数学学习中的学习状态、学习质量进行分析。对成绩有提高或者是努力有成果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不是始终以成绩最高的学生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教师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同样也能够让体验式学习收获更好的效果,促使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提高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调整评价思路,渗透多元化理念,将学生的体验过程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体验给出自评、互评的建议。学生在自主评价的过程中,能发现自己在以往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应该如何解决。通过互相评价,学生能发现和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形成更加全面的评价信息。例如,在“统计学”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综合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方法的运用情况及相应的学习态度,并引导学生主动反思,形成评价意见,为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体验探究奠定基础。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展开体验式学习。在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合理的启发和引导,激发学生的主动体验兴趣,促进学生协调合作。此外,教师还要完善评价策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数学、理解数学,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龚贞祥.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20(13):76-77.
[2]黎少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设计及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