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病因是什么?
骨质疏松病因涉及到多个器官,与肾、肝、脾等均有关联。肾主藏精,可在人体内生髓、合骨。如果肾精充足,则可促进骨髓生化,滋养筋骨,从而身体强健。如果肾精亏虚,则骨髓无法生化,筋骨失去滋养,从而身体中骨质转为脆弱状态,容易引发骨折等骨质疏松症状。肝脏中藏血,可在体内合筋,帮助运动。肌腱、韧带、肌膜连接着各个骨骼。肝脏气血充足,可以强健筋力,骨骼灵活运动。
肝脏气血亏损,则会受损筋力,降低骨关节张弛以及收缩能力,易疲劳。脾脏使水谷精微化生,运化水谷之效。因为骨矿物质中蛋白、磷、镁、钙等均是水谷精微。所以脾脏气虚会使筋骨失去滋养,无法增生骨髓,而且脾脏气虚会影响肾脏,使肾藏精功能受损,加快患上骨质疏松病。
血瘀能够引发骨质疏松。血液流布身体各处,行走于脉管,为身体提供全方位营养元素,包括骨骼。如果血液流动停滞或者不畅通,形成血瘀,血瘀之处无法使骨骼得到精微物质滋养,容易感到骨痛,甚至是骨折。一旦血瘀短期内无法消除,则会影响各脏器功能运行,新陈代谢受阻,骨骼无法得到充分滋养。
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1.中药治疗。中医角度认为根本病因是肾虚,而肝肾两处共同支配着筋骨活动,治疗当以补益肝肾为主。金匮肾气丸可以促进骨细胞增殖,改善骨细胞功能、激发骨细胞活性。左归丸广泛应用于主症为精髓不足、肝肾亏虚患者,尤其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女性患者。左归丸具有调节骨代谢、雌激素以及蛋白平衡,促进骨细胞分化作用。补中益气汤对健脾有显著成效。药方中以白术、党参、黄芪为主,配以骨脆补补肾强骨、川续断,健脾后可达到治疗骨质疏松效果。
2.针灸治疗。中医治疗骨质疏松常见方法之一就是针灸疗法,针灸具有无副作用、治疗费用低、安全性高等优势,对于治疗骨质疏松有较好效果。治疗时要以缓则治本、急则治标为原则,以促进骨形成、阻碍骨吸收、减轻痛苦、抑制病情发展为目的。针灸治疗法常用穴位有关元、足三里、肾俞、名门、脾俞等。常用取穴经脉有足阳明胃经、督脉、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等。在腹部行针可以起到治疗全身的效果,能够调节体内环境,刺激经络系统以及机体神经。主穴为气海、关元、中脘,再以大横、外陵、双侧滑肉门为辅助穴位。温针灸方法也对治疗有明显效果,具体为艾灸盒针刺相配合。局部穴位行针之后,再把艾柱点燃悬挂于针炳上方。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到内分泌系统和神经,通过协调相关激素分泌,从而平衡骨代谢,达到改善骨质疏松目的。
3.推拿治疗。因为推拿不受环境限制、容易学习、操作方便,所以在临床治疗方法中普及广泛。由于骨质疏松患者骨质较为脆弱,导致人们普遍认为不可应用推拿治疗。随着推拿治疗的专业化,现该方法已成为人们首选治疗方法。推拿可以调和阴阳、松筋解肌、气血畅通。推拿有许多种手法,通过不同手法作用于患处,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激活骨细胞,改善骨代谢功能。当推拿与中药联合使用之后,可改善腰椎生物力学,有效减轻骨痛。
4.运动治疗。传统养生运动和有氧运动可使骨细胞增殖而且分化,骨密度增加,起到治疗骨质疏松效果。例如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太极拳具有疏通血脉、强骨壮筋效果,以动静结合、调节气息为主。太极拳对改善骨密度流失有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长期打太极拳有助于存进骨强度以及骨量,尤其是老年人、骨质疏松人群等。
因为老年人机体脏器功能不断衰退,所以骨质疏松症患者居多。中医治疗主要以补肾壮骨、活血通络为原则。通过服用中药、针灸、推拿、运动方法,使患者增强体质、骨骼得到滋养、气血旺盛,并且调节内分泌,治疗效果较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