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颈椎病因颈椎间盘及其附属结构退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脊髓、神经、血管等而发。依病因不同,病例变化多样而产生不同临床表现,常见肩颈部疼痛、上肢疼痛麻木无力、头晕、站立不稳。临床常以药物、手术、物理治疗,虽无法治愈,但可减轻症状,控制疾病进展。中医认为,颈椎病属“痹证”“项痹”范畴,以气滞血瘀型最为常见,患者外因跌打劳损,内因气机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而致。针刺为独特东方医学,以针刺激局部神经,通过经络、腧穴传导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可舒经通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具适应证广、医疗费用低、疗效迅速等优势,广泛应用于颈椎病治疗。但颈椎病发不可逆,且易反复发作,而针刺几乎无不良作用,故可以针刺配合其他疗法行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具临床意义。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某医院疼痛科就诊的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80例,临床表现、X线和CT(或MRI)检查均符合颈椎病诊断。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30~65岁,平均51.5岁;病程0.5~10年。治疗组男19例,性21例;年龄28~65岁,平均52.5岁;病程0.5~10年。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2.参照《实用骨科学》制定。自觉颈部不适,但手动作笨拙,精细动作失灵,协调性差;步态不稳,易跌倒;早期感觉障碍较轻,重症时可出现不规则痛觉减退,颈肩部、颈后部酸痛,并沿神经根分布区向下放射到前臂和手指,轻者为持续性酸痛、胀痛,重者如刀割样、针刺样疼痛,神经根支配区域有麻木及明显感觉减退;X线检查显示病变椎间盘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MRI检查显示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严重者脊髓可变细,还可显示出椎间盘突出。
1.3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25~65岁,性别不限;符合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苔薄白,脉弦。
1.4排除标
不符合诊断标准者;骨质疏松症者,非脊柱性疾病及脊椎性其他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或颈椎管狭窄、颈椎结核、颈椎肿瘤、颈椎不稳、颈椎滑脱、脊柱感染等症者;脱垂型椎间盘突出、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者,突出程度超过椎管前后径的1/2;合并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等内科系统疾病,影响方案实施者;精神病患者及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给予电针治疗。主穴:颈夹脊穴、天柱、大椎、双侧风池、外关、曲池、合谷、后溪、阿是穴;配穴:婉顺一穴、婉顺二穴。常规一次性40mm×0.30mm消毒毫针,直刺15~30mm得气,直至患者出现电刺感或肢体麻木感。其中双侧风池、曲池、后溪行泻法,灵骨穴、大白穴行倒马针法,得气后连接英迪KWD-808I电子针灸仪通电,采取疏密波,每次25min;其余穴位平补平泻。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药物选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3020279),采用中药离子导入仪(江苏药物离子导入仪NPD-4AS骨质增生治疗仪)。治疗前先将治疗部位用75%酒精棉球消毒,取正清风痛宁注射液2mL,注射用水2mL,均匀喷涂于2个纱布衬垫于电极上,然后将电极置于病变颈部区域。电流强度以患者感觉明显肌收缩和肌震颤且能耐受为宜,每日1次,每次30min,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三、结果
据调查,颈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向低龄化,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但可通过积极干预延缓疾病进展、缓解临床症状。西医常以非甾体抗炎药、肌松药、镇静剂缓解肩颈疼痛,但治标不治本,手术治疗则创伤大,中医药治疗颈椎病则独具优势。中医认为,气滞血瘀型颈椎病发病外因跌打损伤、肩颈劳损,肌肉无法维持外源性动力平衡,椎体和韧带组织难以维系内源性静力平衡,导致颈椎系统生物力学功能紊乱,进一步诱发内因气血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受阻,瘀滞于肩颈神经脉络,反过来加重颈椎病理变化,故发疼痛、眩晕。故治疗应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之法。针刺可通经活络,本研究针刺选取大椎、肩中俞、百劳、中渚、曲池、天柱、后溪,诸穴远近配合,共发通经活络、顺气活血之功,从而缓解肌肉疼痛。镇痛活络酊由17种中药组成,其中羌活、独活可兼顾祛上和下肢风湿邪;草乌、川乌祛寒湿、温经止痛;半夏、天南星可燥湿化痰;栀子、大黄、蒲黄、红花、赤芍等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木瓜舒筋活血;樟脑兼具轻度麻醉、清窍醒神,全方共奏舒经活络、祛风定痛、活血化瘀之功。配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可改善组织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渗透吸收,使药效直达病灶,迅速缓解肩颈疼痛症状。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中医证候积分、VAS和PPI评分及6个月内复发率均明显更低,表明针刺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感,2种疗法联合使用,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肩颈部疼痛感,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王梦芸,袁志云,黄平.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急性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2020,33(02):473-475.
[2]沈瑜,王珏,吴冬梅,胡晓红,倪建俐.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非急性发作期慢性支气管炎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11):1162-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