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我国中医治疗模式获得了很大进步,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中医住院的患者多数为慢性病患者,他们多数需要进行长期调理,这就决定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长、治疗复杂,同时以高年龄组患者为多数,这也给中医内科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在患者长期的住院治疗中,世购能够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直接影响到整体的治疗效果。高年龄组患者也常常是护理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20年4月到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优质护理的具体应用和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20年4月到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在对照组中,包含了男性患者20例和女性患者5例,患者年龄为40岁到58岁,其平均年龄是(46.74±6.10)岁。在观察组中,包含了男性患者17例和女性患者8例,患者的年龄为42岁到60岁,其平均年龄为(48.41±7.00)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在对照组中,主要是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询问患者的需求,同时按照医师开设的药方给患者带来服药指导等。在观察组中,主要是使用优质护理服务,分析在中医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策略,现报道如下:
(1)护理人员培训:
为了提高中医内科护理工作的质量,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其中培训的内容包含:“不同中药作用机理”、“中医内科中的常见病护理方式”、“中医中药的组分”以及“中医内科护理风险”等等等。之后进行考核,只有护理人员在考核合格之后才能够上岗。
(2)责任划分:
在中医内科应工作中,需要使用分级管理模式,把护理人员分成“一级”、“二级”、“三级”。其中,护士长为“一级”,主要起到护理流程的规划和统筹的作用,从整体上掌握护理工作的质量。“二级”主要是责任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并排除。“三级”主要是普通护理人员,负责执行各项护理内容。另外,要设置有效的奖惩对策,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3)管理模式:
中医内科学要把P D C A循环模式贯彻到护理的全过程中,采用一个月为一个阶段,对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如果存在护理风险或者是患者的满意度不能达标,那么需要分析造成护理风险的原因,结合患者的要求不断进行改进,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不断调整护理计划,确保护理计划的完善性,避免护理风险,提高内科护理质量。
(4)排班制度:调整好排班制度,保证护理人员能够获得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造成护理风险。
(5)风险护理管理:护理人员需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对患者的病史、年龄、活动技能进行收集和评价,同时开展风险评估,把患者分成低风险和高风险两类,针对低风险患者可以按照基本的中医内科护理工作要求进行护理,对于高风险患者必须要设置有效的评估机制,加强巡视,构建预防护理方式,加强对患者风险的控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6)心理护理:优质护理不但需要给患者带来生理的护理,同时还需要给患者带来心理护理,减少患者紧张抑郁焦虑的情绪,提高他们治疗的依从性,让患者能够正确的认识现代医学和中医学,提高他们疾病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要定期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中医药理论告知患者,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在患者出现不适时,要第一时间进行干预,将相应的原理告知患者,防止他们对疾病不理解而胡思乱想,对治疗进程产生影响。
(7)加强健康宣教
健康宣教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中,是确保护理工作安全的重要环节。为满足内科患者住院治疗、护理的需要,探索适合老年病科的健康教育形式,结合临床需要,老年病科制作了图文并茂的糖尿病健康宣教手册;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一对一个体化健康宣教。
(8)发挥中医特色
为满足带来更好的护理服务,发挥中医护理技术的优势,可以开展多种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比如耳针、艾灸、穴位贴敷等,能够明显改善老年患者的症状,增强老年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肯定。在科室中,不断开展中医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创新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提升科室护理人员的理论体系和技能,帮助更多的患者恢复健康。
1.3观察指标界定
统计两组患者在护理中产生的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事件,将这三类护理风险事件作为首要的观察指标。
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包含的内容有:患者的护理工作评价、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护理人员是否能够及时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等等。使用打分制方式评价,其中设置的满分是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认可程度更高,满意度更高,这是本研究的第二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在本研究中,使用SPSS23.0记录所有的数据并分析。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结果表示为均数±方差,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结果。当P<0.05时,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风险比较
在观察组中,产生护理缺陷1例、护患纠纷1例,其护理风险产生概率是8.00%。在对照组中,产生护理缺陷8例、护患纠纷2例,其护理风险产生概率是40.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参考表1。
2.2护理质量比较
在观察者中,护士态度、操作能力、护理及时性和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参考表2。
表1护理风险比较[n(%)]
表2护理质量比较(分)3讨论
在最近几年中,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健康保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给医疗和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传统的中医内科护理管理中,十分重视护理风险,然而因为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未能清晰责任划分等等,导致护理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下,包含着很多护理风险和隐患,直接威胁到护理安全。
优质护理服务主要是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加强基础护理,有效落实护理责任制,对护理专业和内涵进行不断深化,提高整体护理服务的水平。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下,处处为病人着想,始终围绕患者的需求,提升服务质量,严格控制服务成本,设置更有效的护理对策,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带来更高效的医疗服务。在中医内科护理管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加强了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更加重视排班管理,希望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增强其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中医内科护理的质量,提高患者预后。
为减少护理风险、满足患者多元化的诉求,本院主要是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在实际中,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对患者实施全面、全程的专业服务。护士对患者进行全程、全面的护理,由责任护士具体对患者负责,根据病情为患者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同时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早日恢复。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做到以下几点:(1)入院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面带微笑、起立迎接新病人,给患者和家属留下良好第一印象;备好床单元。护送至床前, 妥善安置,并通知医生。完成入院体重、生命体征的收集;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入院告知:向病人或家属介绍管床医生和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的使用、作息时间及有关管理规定等。尊重患者,规范使用文明用语,做到微笑服务,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满足患者合理的需要,时刻把患者的病情放在心上,及时提供健康教育。(2)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安静、清洁、舒适的住院环境,让患者有一种归家的感觉。(3)责任护士从患者入院起,就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然后根据病情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与医生沟通,详细介绍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护理效果,对存在的问题商谈对策,征得患者同意后实施。(4)针对危重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为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交叉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烫伤、坠床、跌倒等护理不良事件。(5)注重患者的饮食护理,根据病情的不同给予个体化的饮食指导,满足不同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6)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经常与患者谈心,了解其心理状态,并能及时与家属沟通,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7)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和隐私权,为患者保密,在做治疗与护理时注意遮挡患者,让患者有尊严地接受治疗和护理。(8)运用护理手段为患者减轻痛苦,如给予患者合适的体位,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为便秘患者解除痛苦等等。(9)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地解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10)饮食护理:根据医嘱给予饮食指导,告知其饮食内容。根据病情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11)出院护理: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术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术后换药、拆线时间,发放爱心联系卡)。给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并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办理出院手续,护送患者至院门口,做好出院登记。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之后,护理缺陷和护患纠纷率显著降低,这表明优质护理的安全性更高,能够减少各种风险事件的产生。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士态度、操作能力、护理及时性和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评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需要注意中医内科的优质护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护理人员及时按照患者的护理需求调整护理方案和计划,提高护理效果。一旦出现了护理风险事件,要仔细分析其原因,采用针对性强的护理方案,避免风险扩大。
综上所述,在中医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有着显著的效果,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产生的概率,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水平,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卢永芳,颜延.服务型全流程管理体系在促进中医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11):109-111.
[2]李晓清.优质护理服务在中医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21,7(06):129-131.
[3]费雯霞.中医内科护理现状与新护理分级标准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01):84-85.
[4]齐春霞.优质护理服务在中医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322-323.
[5]陈爽.促进中医内科护理长足发展的策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08):67-68.
[6]乔宗朋.整体护理模式在中医内科的实施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4):118.
[7]吴夏鸣,易丽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中医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6):53.
[8]郭宏欣.中医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