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保健?这些误区要知道
成冬海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成冬海 ,. 中医药保健?这些误区要知道[J]. 中国中医药,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7041.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健康保健的需要愈来愈急切,健康保健的方法和措施也越来越多。多数人信赖中医学,挑选中医养身。很多人都认为中药无毒性有利于身体健康,因此可以长期服用。这是对中药保健的误解。近些年,中医养生保健项目越来越受部分人员的盲目追从。与西药对比,认为中医保健好处很多,尤其是在我国明确提出抗菌素分级管理禁止滥用后。中药做为祖国医学的精华,近些年的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有些错误观念一定要避免:
关键词: 中医药保健
DOI:10.12721/ccn.2023.157041
基金资助:

误区一:中药熬越久越好

在日常生活,大部分人都觉得中药汤药越浓,效果越好,煎煮时间越久,有效成分越大,其实并非如此。中药煎煮是中药有效成分不断释放和溶解的过程。当药材和药液中有效成分的浓度达到平衡时,这一过程就会暂停,继续煎煮,也不会继续释放药材里的有效成分,反而会使药液中的某些有效成分挥发降低。长时间的持续高温煎煮会损害某些特定有效成分,造成药力减少。由此可见中药煎煮的时间并非越久越好。不同类型的方子对煎煮时间要求不一样,因此煎药一定要按照医嘱执行。

误区二:中药越贵越好

很多人都会选择各种各样所谓珍贵中药,如鹿茸片、冬虫夏草、高丽参、野山参等,或泡茶或泡药酒或食补。这些药物确实昂贵,很补,但是人们忽视了身体是否要。例如由于阳亢而选择了鹿茸片、肉桂粉等速效壮阳药,显而易见会对身体产生不好的效果。一些中药材尽管效用很强,但没用在适合的人身上,或许是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误区三:不重视食品安全与药物安全

俗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中草药材获得了大家的喜爱,可是有关的宣传理念略显不足。许多销售中药的业务员,由于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基本都告知我们中药是无害,无副作用的。其实不论是药物或是中药,不管何种药物,长期服用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因此服药需谨慎。

误区四:使用西药标准来对中药进行检测

或许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国家对中药新产品的通用性测试标准,均采用药物的测试标准。中医和西医的药理学特点区别非常明显,西医方面的测试标准有时候并不太适合中医。西医方面的高速发展因为从前的积淀,在药理学实验方面已经相对完善,而中医在药理学实验层面还很缺乏。因此中医和西医的要求一定要有所区别。

误区五:轻易相信他人药方或同时服用多个方剂

中医治病都是按辩症来分型进行治疗,开出来的方子都是有针对性的。不但需要了解患者的症状,还需要根据每一个人体质阴、阳、寒、热、虚、实的差异,来对中药的方子进行调整。病症一样,病因一样,体质不同,方子当然也不同。“一人一方”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如果方子乱用或者误用他人药方都有可能加重病情,所以不要轻易相信他人药方或同时服用多个方剂,一定要按照医嘱执行。

误区六:轻信偏方、秘方

在我国民俗盛传很多中医偏方、秘方,传说偏方治大病,许多正规医院不能有效治疗的疾病,几味药,一个偏方就能迅速解决。在价格低廉且起效迅速的诱惑下,许多人都愿意进行尝试。但这些所谓偏方、秘方中许多都带有损伤肝肾的药材,很多人分辨不清,盲目跟风应用。还有人不听从医师临床诊断,持偏颇的观点。 实际上,偏颇的秘方应用于人,是因人而异,他人有效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有效,所以不建议效仿。

误区七:中药没有副作用

随着人们对各种各样药物、西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充分认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信任中医中药,再加上诸多中医药类产品的推广,基本上忽视了中药的不良反应,觉得“中药纯天然,中药没害处”。 要记住,“在中医基础理论引导下使用的药物是中药”。中药归根结底还是一种药物。其治疗基本观念中,重要的是“偏治偏”,是应用药物的偏性调节人体机能的偏误,从而产生疗效。 当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部分中药无肝肾毒性,却也并不是全无副作用。

误区八:非药物疗法无限制

目前市面上流传着一些关于非药物疗法养生调理的书籍,可是,非药物疗法的无限扩张,是有副作用的,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例如,拔罐治疗法是我国医学的国粹,它利用气体负压力导致机体部分血肿、发炎,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临床上不少患者因为过多拔罐导致皮下结节、脸部皮肤比较严重淤血乃至萎缩、落疤。经络是气血的运行通道,许多养生秘诀是由敲打、刺激经络,以达到预防疾病健康保健的作用。从某些理论上来说,推拿和艾灸等各类治疗方法是作用于经络,根据对经络气血的调节起到治病的目的。经络气血的调节,其本身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它的作用亦有适用范围,也有不适应症,乃至禁忌。例如凝血功能障碍或皮肤有溃疡的人就不适宜。另外,在调节机体开展健康养生的过程当中,假如方式选取不当、操作失误,亦会产生正气损耗的不良影响,甚至患者的病情加剧。中医学对健康的基本理解是“气血和”、“阴阳和”,这样的状态并不是简单的敲打经络就可以做到的。另一方面,中医讲,气血有之生、长、化、收、藏的时令需求,不仅体现在四季中,在一天中也是一样反映,毫无意义的激起气血的运转就犹如该睡觉时健身运动,该吃饭的时候睡觉,会弄乱气血的“作息时间表”进而对机体造成危害。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