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只有学会质疑和思考,才能够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也能够实现综合素养的有效构建。在素质教育引领下的新时期教改环境下,数学教师要重点关注高年级学生的质疑思维和能力培养,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出问题,并在假设和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基础内容的内化以及综合品质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意义
数学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探究性,可以说,问题是支撑数学学习深入探索的核心。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重点关注高段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以及综合探究力的培养要求,合理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和思考,保证学生整体的学习过程更具有方向性和实际意义,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在质疑、假设、思考、分析和探究的过程中有效内化基础的数学知识,从而实现学生综合学习力和数学素养的有效培养。不仅如此,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建立良好的科学探究品质,让其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探索数学规律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实现创新型、科研型数学人才的培养储备与基础建设。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一)开放自由环境,帮助学生质疑
开放自由环境首先要求教师应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让课堂处于一种师生平等的良好状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灌输式”教学理念的影响,使得教师总是存在一种“自己处于教学中心位置,是课堂的主角”的心理,这对教学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教师在讲台上向学生灌输知识,无形之中给予学生“不需要思考,获得知识很简单”的思想,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阻碍。开放自由环境,让学生回归课堂中心,重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足的锻炼机会,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质疑方面充满信心。开放自由的质疑环境能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给予学生质疑他人的机会,在质疑过程中对问题进行共同研讨和探究,从而找出最佳答案。在质疑过程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收获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是能力的提升。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师把握适当的时机。
例如,在讲到“三角形的基础知识”过程中,教师需预留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先独立完成思考,在上课时针对不懂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预留的问题可以是:“有下列几组线段,3,4,5;4,8,12;6,6,6;1,3,5。其中能构成三角形的有哪几组,你还能举出更多吗?通过观察,能发现哪些规律?”让学生针对问题中给出的几组数据自行练习,尝试利用铅笔、直尺等工具画图来自行体会三角形的基本构成方法。在讲课时,教师通过收集学生所总结的相关结论,对每一条总结进行一一验证。在此期间,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如“为什么任意两边之和一定会大于第三边呢?相等不可以吗?”之类的问题,教师要有耐心地一一为学生详细解答,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并认识到自己思想上的误区,从而让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更灵活。
(二)改变质疑方式,提高质疑水平
改变质疑方式,指的是教师应改变课堂上学生提出质疑的形式,即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更多元化,让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更频繁,在学生提出质疑的过程中教师也能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不理解之处,从而逐渐爱上课堂授课形式,让课堂讲课方式更有效,让课堂变得更充实。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要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吸引力,能让学生更高效、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教师也要对这类课堂教学模式做出一定的探索,在讲课时通过引入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中逐渐引入思考的话题,让学生产生质疑。
(三)创造质疑环境,增强质疑乐趣
创造质疑的学习环境,让每位学生都有遇到问题敢质疑,遇到困难动脑筋的思想和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添加质疑能力培养工作的最终目的。质疑能力是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学生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复杂的、深入的问题进行频繁的质疑,要在不懂时及时向教师发问,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解答,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创造质疑环境需要注重教学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
例如,小学数学中主要以加减乘除计算为主,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又以乘法和除法为难点,在初步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零基础,对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掌握的还不是很熟练,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在课前先对乘除法计算的相关部分内容进行预习,在笔记本或课本上标注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在课上进行提问;课上学生要多向教师提出一些细节性问题,如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标点需要注意什么等;课后掌握不扎实的学生要向其他学生讨教经验,以此来丰富自己。
(四)立足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数学教师应该将数学教学课堂进行合理划分,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度,为学生创造“提问题”的机会,使其在主观能动性的引导下提高质疑能力和水平,为自主探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大,教师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应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质疑能力培养方案,因材施教。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要认识到学生主观意识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在众人面前提出想法和见解,因此,教师可以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交流,逐步提高其自信心;有的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上较弱,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记录和整理,在提问中按照问题大纲进行合理质疑,确保提问的条理性。
(五)增进交流互动,激发学生质疑精神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关键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小组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等划分学习小组,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讨论交流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为了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师应该设计有趣的问题,在课堂中引发学生的激烈讨论,促使他们在思维碰撞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灵感,消除学生的认知偏差。教师应鼓励小组长带领组员开展课堂讨论,提高他们在小组学习中的主动性。
比如,在“长方形的周长”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根铁丝弯成长方形再展开成为一条直线,让学生讨论铁丝的长度代表了长方形的什么,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更加快速,引导他们通过积极讨论找到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结语
小学高段是培育学生良好思维意识、强化学生良好学习品格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实施数学教学时,教师需遵循素质育人的战略准则,加强对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培育,通过教法的创新以及课堂环境的动态调整,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质疑思维,并从创设质疑情景、设置矛盾、渗透质疑方法和培育习惯等多个方面出发,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质疑思想观,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大胆地质疑,明确接下来的学习和探究目标,努力思考,综合探究,完成整个质疑探索活动。
参考文献:
[1]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第3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陈书芳.浅析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24).
[3]安文平.培养小学数学质疑能力的途径探讨[J].中华少年,2018(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