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脾胃病科2022年04月~2023年04月接收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n=60)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n=30,予以针灸联合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对照组(n=30,予常规西医治疗),其中实验组患者,年龄27~75岁,平均(51.53±8.02)岁,对照组患者中,年龄30~77岁,平均(51.41岁±7.89)岁,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根据最新版《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1]中相关论述,采用罗马Ⅲ标准诊断,患者应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且经传输试验确诊为慢传输型便秘。参与实验的患者在进入治疗前2周未经过任何便秘药物治疗,近3月来,不曾接受针灸对症治疗;未同时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自愿参加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1.3.1实验组
给予患者针刺体穴联合胃痛消痞方联合治疗。针刺方案:在患者双侧太冲、支沟和腹部膻中、腹结(左侧)、气海、关元、期门(双侧)进行针刺[2]。气机郁滞者加公孙、内关;气血瘀滞者加血海、膈俞;气郁化火者加行间、合谷;气虚者加灸百会、足三里;肾气虚者刺肾俞、命门、志室。使用0.3×40mm(一寸半)一次性无菌针灸针,75%酒精消毒后,根据穴位特点采用平刺、斜刺或直刺法进行针刺,待得气后,留针30min。需艾灸的穴位,采用艾条温和灸,时间为15min。胃痛消痞方组成(经加减)[3]:党参15g,生白术60g,炙甘草9g,枳实15g,白芍15g,砂仁9g,郁金20g,合欢皮20g,肉苁蓉25g,焦山楂18g,炒鸡内金9g。气机郁滞者加青皮、陈皮;气血瘀滞者加红花、桃仁、酒大黄;气郁化火者加栀子、生石膏;气血者加黄芪、升麻;肾气虚者加黄精、熟地、天冬。水煎服,一次300ml,1剂/d,一天三次,每次服用100ml,共服用4周[4]。
1.3.2对照组
予以西药常规治疗,即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商品名:美唯宁),口服,3次/d,餐前服用,每次5mg,连续服用4周[5]。
1.4观察指标
结肠传输试验:患者与治疗结束前一周停止对胃肠道可能产生影响的一系列相关刺激,包括针刺、艾灸、食物、药物。于首检日早晨吞服硫酸钡制剂(一种标志物),按照检查流程,在实验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每隔24h,拍摄一次腹平片,共拍摄3次,并根据标志物在结肠中的运行和分布情况,判断结肠的传输情况,与治疗前该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判断疗效。分析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根据患者自身症状改善程度等评价治疗方案满意度,可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
1.5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使用 SPSS 23.0软件处理。治疗效果及疗效满意度采取(n)或(%)表示,采用检验,结果中P<0.05,则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治疗有效率和疗效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治疗方案满意度为实验组96.67%,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与满意度分析[n(%)]
3 讨论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慢性便秘患病人数总体上升。据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某社区成年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6%,其中60岁以上的女性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可高达22%[6]。
对于慢性便秘来说,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功能性便秘,是指不存在胃肠道的实质性病理改变,而仅由于排便功能异常和结肠传导不佳导致。功能性便秘又可分为慢传输型、正常传输型和排便障碍型便秘。慢传输型便秘的病位主要在结肠,其病理特点是食物在结肠中传输速度慢,结肠收缩功能降低与收缩速率减少。对于该型便秘目前尚无根治手段,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治疗以改善症状、恢复排便功能和尽可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近年来,针药结合对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肠道排空、加快肠道蠕动、调节神经递质等方面取得了较多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研究进展,为针药结合治疗该病症提供了支撑,故本文采用针刺、艾灸联合胃痛消痞方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进行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与疗效评估。
针灸治疗大便难,具有开畅腑气、疏通经络、调节气机等独特优势[7],针对不同证型的大便难又能够起到开瘀散结、清热通络、健脾温肾等作用。胃痛消痞方中,白术、党参能健脾益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枳实能够破气消积;郁金、合欢皮能够行气疏肝解郁[8],改善精神心理因素对于功能性便秘的不良影响。对于不同证型,辨证施治进而加减药物,形成个性化治疗方案,此针对性治疗可弥补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单一的不足,对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一定良性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进行针灸和胃痛消痞方联合治疗方案,其临床疗效良好,能够提升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但由于目前尚缺少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该针药结合方案是否能够大规模应用于临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武汉)[J].胃肠病学,2013,18(10):605-612.
[2] 刘峰林,刘斌.慢性便秘中医药外治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9,39(12):75-76.
[3] 陈苏宁,梁靓靓,史业东.胃痛消痞方对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和胃动素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07):699-702.
[4] 王波,陈艳萍,陈苏宁.针灸联合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7,37(02):130-134.
[5] 陈巧珍,周士广,刘丛华.加味增液汤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22,40(08):91-94.
[6] 熊理守,陈旻湖,陈惠新,等.广东省社区人群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4(08):43-46.
[7] 丁曙晴,丁义江,王小峰,等.针灸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3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11):1031-1034.
[8] 杨谦,陈楠.针灸联合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9):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