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数学,学生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抽象难懂四个字,会不自觉地躲避,从而对课堂教学产生排斥心理。但其实数学并没有学生想象中那么难。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改变这一认知呢?在不断的实践探究中发现,教师采取生活化教学这种方法,将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以有效地转变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添加丰富的生活化的教学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看似与日常生活无关,实际上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的,是对生活中常见问题的高度抽象化凝练,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有效工具之一。高质量的生活化课堂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激趣法,充分迎合了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其思想游离在教学活动之外。生活化教学法不拘泥于单一形式,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材料和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在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所产生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积极将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示例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生活化的教学示例就是在课堂内容讲授之前,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学习兴趣,结合所要讲授的书本知识,借助于生活化的示例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首先对要学习的知识点有一个具象的、生活化的感性认知,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激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以此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正数和负数”的有关内容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并学会运用负数的概念,还要让学生明白负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正式讲授负数的有关内容之前可以先引入一个生活化示例:A市昨天的最高温度为零上10℃,最低温度为零下10℃,教师向学生提问:要想用数学符号和数字表示这两个温度,应该怎样表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如果只用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内容,那么这两个概念都会被记作10℃,不能进行有效区分,因为他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数值。那么应该怎样表示零下10℃呢?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把零下10℃记作-10℃。这样,只要在过去所学习的基础上加上“+”或“-”,便能够将两个相反意义的概念进行区分,以简明的方式表示出来。教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示例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从而实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的目标。
二、编写有生活气息的例题
生活化教学,简单来说就是遵循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进行课堂教学。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历有所不同,但是同学们的生活经历中肯定是有相似的部分,而教师需要了解的就是每个同学都能经历到的这些生活的部分。而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师就需要在分析数学知识的时候将生活常识利用起来,就需要将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结合点找到,通过编写具有生活气息的例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数据分析”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需明白,虽然其他的课堂教学方法也可以对知识进行教授,但是教学效果是不如生活化教学的。而这部分知识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学生没办法快速地将这部分知识掌握,学生在考试中就会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而且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十分广泛,学生没有掌握这部分知识的话自然也没办法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了。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要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契合点,并通过相应的例题进行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当做入手点,通过其开展生活化教学。例如在教学《概率的初步计算》的时候,教师就需要知道,学生很喜欢看综艺节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编写一些与时尚有关的例题。比如,教师可以把《极限挑战》《奔跑吧兄弟》当做例子,并且随机进行采访,然后将学生观看这两个节目的概率计算出来。由于这样的课堂教学较为有趣、较为新奇,所以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可以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由此可见,教师将数学与生活的契合点找到,通过编写有生活气息的例题,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与知识的联系,可以让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可以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
三、结合信息技术完成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可以带来数学熟悉的教学内容,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积极影响,也能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的理解、吸收课堂所学知识。教师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可以促进学生主动的思考。在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十分重要,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甚至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或许能够改变上述现象,也满足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要求。教师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拓展和整合,给学生带来新颖的教学设计,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与多样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和使用的物品,用多媒体视频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将抽象化的定理变成直观的教学内容,比如学生经常玩的足球、篮球是什么形状;学生身边的立体图形的物体比如学校的大门、班级的书桌等事物都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形状等。生活教学能够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也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宽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来采取教学措施,根据学生遇到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成绩的进步,保障不同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培养。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预留一定的自主分析空间,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并完成探索式的学习,继而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将生活化教学的开展重视起来。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挖掘出来,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解题能力;教师需要编写富有生活气息的例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让学生将数学学习重视起来。教师可以精心布置生活化作业,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形成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在。
参考文献:
[1]杨晓卫.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J].数理化学习,2020(6):24.
[2]魏良玉.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20,(005):15-15.
[3]陈素馨.浅谈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俪人:教师,2020(6):98-98